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对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劳动者来说,要倡导健康的工作方式。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争做“健康达人”。积极参加职业健康培训,学习和掌握与职业健康相关的各项制度、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建议及时诊断、治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粉尘、化学危害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等可能引起相关职业病,建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注意各类危害的防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自觉、正确地佩戴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学习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性危害的应急处置方法,能够做到正确的自救、互救。
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等劳动者注意预防中暑。可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通风性能良好的防热服,注意使用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建议适量补充水、含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防暑降温饮料。
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需要长期保持前倾坐姿的人群,应注意通过伸展活动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伏案工作时,须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上身挺直;调整椅子的高低,使双脚刚好合适地平踩在地面上。工作时电脑的仰角应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向远处眺望,活动腰部和颈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间操。
教师、交警、医生、护士等以站姿作业为主的职业人群,在站立时,建议两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静脉曲张;建议通过适当走动等方式保持腰部、膝盖放松,促进血液循环;长时间用嗓者,注意补充水分,常备润喉片,预防咽喉炎。
驾驶员等长时间固定体位作业人群,建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正确的作业姿势,将座位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确保腰椎受力适度,并注意减少震动,避免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生;作业期间注意间歇性休息,减少憋尿,严禁疲劳作业。(更多健康文章请关注漯河健康教育公众微信号)
市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