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周桂梅
春联是春节的门楣,因着春联,年才顾盼生辉。
记得小时候,老家有一句俗语叫“过完小年是大年,家家户户写春联”。过完小年后,农家人就开始忙着办年货了。等年货办齐了,再买几张大红纸,请一位会写毛笔字的教师来到自己家中,喜欢什么风格,就让教师根据这家主人的喜好编写对联。天长日久,邀请他写对联的乡亲就多了,这位教师就让乡亲们到自己家里排队写。每到腊月二十四开始,一直写到腊月二十八的早上。
记得那一年的腊月二十四,父亲给我两角钱,让我去买红纸,可本村代销点里的红纸已经卖完了。父亲说,只有等第二天去集市上办年货时,再顺便捎回几张。
腊月二十五晚上,父亲拿着红纸和一包糖块,冒雪直奔教师家里。只是不大一会儿,父亲便拿着红纸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还长叹了一声道:“这不识字真难呐,还是掂笔杆子的吃香啊!”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声不响地把这些已经裁剪好的红纸打开,上面竟然一个字也没有,这才知道父亲为什么坐在那里生闷气。我自告奋勇地说:“不就是写对联吗?我已上三年级了,刚好学写了大楷字,老师说我写得很工整,今晚我就给你们露一手。”
毛笔、墨水准备就绪,我又停顿了下来,不知往上面写什么。于是我就去观看门框上已经模糊的旧对联,用煤油灯照来照去也没看清上面的连体毛笔字是啥字。我灵机一动,就根据往年看到的别人家大门上的春联,开始大胆地练习写对联。
我先在一个破本子上构思一句上联,然后再琢磨下联。当时,我家没有像样的大门,只是一个简单的栅栏门,我就写上“一对栅栏开又合,欢声笑语喜事多”,横批是“恭贺新春”。堂屋门的对联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吉星高照”。灶火棚的两根木柱子上写着“日子精细过,来年幸福多”,横批是“清香满园”。写好后,已经是深夜十点。
腊月二十八的早上,父亲就把这几副对联用面糊贴在了门框上,竟引得几位邻居前来观看。其中一位大哥哥说:“这些对联是小梅写的吧?一看就是小学生的毛笔字。这副对联我建议写成‘一对栅栏开又合,笑逐颜开喜事多’。”
父亲说:“管它平展不平展,只要红纸上有个贺新年的毛笔字就行,你看着要是侧歪了,我把它放正不就行了。”
大哥哥听完父亲说的话后大笑着说:“还是有学问好啊,你看看,小梅小小年纪竟会写对联,还写得很有现实意义,就是毛笔字写得太过小气,一撇一捺都没有伸出去。”
父亲很不满地瞪了大哥哥一眼,然后说:“就这都不错了,起码我不排队求人了。以后我家的对联,就不用我操心了。”
从那以后,每年我家的春节对联都是我仿照别人家的对联重新编写的。后来,有人知道我会写毛笔字,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至二十七就成了我最忙碌的日子。虽然字写得不怎么样,但起码有人看得起,我不要任何报酬,只爱看他们竖起大拇指,只爱听他们称赞我有本事。
以后的每年腊月二十八,我就喜欢满村观看贴在别人家大门上的春联,从中猜测这家的主人喜欢什么样的对联,再把他家对联上的语句摘抄下来,以便来年编写新的对联。因为乡亲们觉得我写得很符合他们的心意,所以我的对联也格外受他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