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温媛媛
晚上,父亲对我和母亲说:“今天,我去老房子看了,老旧小区改造把过道刷得焕然一新,还给大院装上了大门。我们还回老屋住吧!”
我第一个反对,说一楼房间不朝阳,不适合老人居住。
母亲第二个反对,说房间信号不好,打电话上网都不方便。
父亲沉默了。
我说:“我回去看看吧!我也好久没有去老屋了,如果环境可以,你们想搬回去也行。”父亲这才舒展开眉头。
老屋离父母现在居住的小区并不算远,骑车也就十多分钟的时间。一路上,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曾召集全院的小朋友到我家院里玩当老师的游戏,一起到河边学丁湾村的小朋友捉螃蟹;在夏季的路灯下捉蛐蛐儿、把家里的竹床放到马路牙子上和小伙伴们聊着聊着就睡着了……我家院子里的花啊草啊、猫啊狗啊、兔子啊刺猬啊,还有父亲为了钓鱼而自己养的蚯蚓,下雨时候到处乱爬,吓得我不敢出房间门……
想到这里,我笑出了声。
到了!这是我记忆中陈旧的院子吗?一进大院,路面平整,墙体焕然一新。只是过去的老街坊大都陆续搬离了。
老屋,这个我们最初在这个城市扎根的地方,它就像一座城市的见证人,看着一批批人经过自己的勤劳努力,一步步奔向更好的未来,它是基石,是根,是剪不断的记忆和牵挂。
回到家,我对父母说,如果真想搬回去住,也可以。但要缓一缓,现在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等改造好了,再把房子修整修整,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
父母听了我的建议,满面笑容地说:“嗯,那咱就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