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29日 星期

竹为师友


■特约撰稿人 孙幸福

平生最喜欢竹子,连带着竹笋也成了口中最爱,我常常引用苏东坡那首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然后再加上一句:“若想不肥又不瘦,就吃笋烧肉。”知道我的爱好,成都的朋友每次都陪我去雅安看竹海,江浙的朋友则会在初春或暮春时节,用快递送来肥嫩的冬笋和春笋。收到这些笋,我都会亲自动手,剥去笋壳,去掉老节,切片后用沸水煮上几分钟,用凉水冲泡几次,然后,用保鲜膜包起来,放进冰柜,就随时可以吃到美味的笋烧肉了。

从古至今,竹子对人类的贡献可谓大矣。

艰苦年月,人们不仅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不多,人们度夏都离不开竹制品,如竹帘、竹扇、竹枕、竹席等,取其凉意,驱除暑气。若是有片竹林,把竹床搬进去,往上一躺,半空中枝枝叶叶,疏疏朗朗,看去满眼皆绿,自是惬意万分。

竹子是美丽的,浑身流动着高雅韵致。《红楼梦》里写竹子的地方很多,神仙般的林妹妹住的潇湘馆,就种着许多竹子,以竹的韵致来衬托林妹妹的脱俗。自然,竹子也完全配得上她。

竹子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几乎没有无用的地方。亭台楼阁、竹桥竹筏、竹缆竹器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帮助很大。竹子又能登大雅之堂,福建竹篮、江西竹屏、湖南竹雕、四川竹瓶等,都是人们竞相收藏的艺术精品;而殷商的竹编竹简,秦汉的竹管毛笔,晋时的竹纸发明,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观和象征。不但竹竿有用,竹根也有用处,根须蓬松的竹兜,经过艺人的匠心独运、琢磨加工,就成了巧夺天工的佳作。我在浙江省最大的东阳家具城的一家竹根艺术馆里,见到国家级大师的竹根雕刻作品,不过一拳之大的一个东西,竟开价一万多元。

竹子又是人类的老师。竹子的风骨和色形,常常作为人类品格气节、精神风范的自喻和象征。嫩竹生长极快,寓意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春天,夜雨之后,一大早,就可以看见从地下拱出来许多嫩芽,顶着茸毛和水珠争先恐后地向上伸长;春笋出土后,十来天的光景,便可以长成大竹,所以,古人写笋字就是“旬”上加个“竹”字头。笋长高后,笋衣脱落,露出身段,称为“成竹”。竹中空外直,指向云空,任风雪欺凌,愈显生机。因此,竹子又被用来形容抱节不屈之人和高风亮节之士。

竹子是植物中的强者。虽然外表看起来是柔弱的,但骨子里是非常坚强的。即使到了寒冬腊月,竹子被冰雪重重压迫,竹竿欲断时,它也不会默默怨命、屈于淫威,而是霹雳一声,发出最后怒吼,震得雪散冰落,山谷回应。我们平日所燃放的炮仗,被称为“爆竹”,当不难理解。

竹子是潇洒的。它身姿绰约,入诗又入画。一幅墨竹图上,画家题款赞道:“未曾出土先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用词朴实,语意双关,叫人拍案称奇。赞美竹子精神品格的诗词和画作太多了,令人无法列举,但郑板桥的题竹诗实在无法忘记。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于世,字体自成门派,诗词也是新奇脱俗,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他画过一幅竹石图,画面异常简练,只有一块怪石和数竿瘦竹,上面的题款为“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来年看我掀天力”。在画中,郑板桥描绘的是新竹与顽石的抗争,寄语的却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豪迈精神。郑板桥还在另一幅《风竹图》上题道:“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可谓是对竹子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竹子威武不屈的性格,不正是我们人类学习和追求的榜样吗?

今年“五一”假期,我与家人登上了冰岛村的山顶,看了生长800年的古茶树,喝了正宗的冰岛普洱春茶,可谓开了眼界。下山之后,住到勐库镇,参观朋友所开规模很大的茶厂,茶叶好喝自不待言,还了解了两件与竹子有关的事情。

第一件是厂里有几个女工从早到晚不停地用清水去刷洗成捆成堆的竹竿老皮,这些又宽又长的老竹叶,很快变成包装车间普洱七子饼的外包装,这种包装可以保证普洱茶在里面存放几十年也不会变质。我一直不知道七子饼圆桶外面的包装是怎么包上的,不知道使用机器还是两人合作。在这里看见新鲜事了,包装的工人坐在低矮的凳子上,用双手和两只光脚上下配合,用洗净晾干的老竹叶,把七块普洱茶饼包装得周周正正。朋友介绍,这种包装普洱茶手脚并用的方法,还申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二件是朋友从外地发回来许多编织精美带盖和提梁的圆竹篮,朋友告诉我,这是他独特的创意,把勐库大叶白茶用松压的方式,装入这些竹篮卖出,名字就叫“古树竹篮白”,好看,又好喝。

返程时离开云南,从南到北穿过四川省,路过雅安市时,又看到高速两旁山坡上那连片的竹海,今年的新竹子长到十几米高,身上的老笋衣还没有脱掉,碧绿的竹竿显得特别的嫩。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郑板桥那首名为《新竹》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干来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历史规律,又表达了后辈人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的谢意。竹林竹海又一次启迪我们:作为师友,竹子确实对人有益,且益又不仅在其表。

■心灵漫笔

国画 竹 刘健君 作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