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8月12日 星期

建设特色专科 助力医院发展
——漯河医专二附院(市骨科医院、市五院)改善医疗服务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杨三川

通讯员 卢 闯

近年来,漯河医专二附院(市骨科医院、市五院)骨科团队秉持学术治科、科研开路的理念,努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常组织专业学习、技术研讨,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推动骨科精细化、差异化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精准的骨病诊疗服务。骨科专业不断细分,逐步扩展到6个病区9个专业组,形成了骨科医生术业专攻、专病专治的良好局面。

建立人才梯队

促进专科内涵建设

1998年,市骨科医院骨科就已开展关节置换手术,如今,关节镜结合髌骨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已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在先进之列。技术突破的背后源于该院骨科团队的不懈努力和骨科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

该院领导班子始终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年坚持到上海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知名院校招聘人才,并对来院的新生力量重点培养。医院利用一切机会让科室带头人和国内外骨科专家交流,并邀请专业学者来院讲学、演示手术、临床带教,还定期选派人员前往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医学发达地区进修。

市骨科医院在注重学习的同时,坚持和兄弟医院沟通交流,进行资源共享,为医院的新生力量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除了积极承办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该院还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邀请全省各地市中医院及西医院骨伤科、骨科主任、技术骨干和临床医师共同探讨骨伤科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新进展,讨论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共同研究骨伤科药物的开发。

“技术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将为更多的优秀医护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造福患者,为医院的发展做贡献。”该院负责人说。

目前,市骨科医院有在职职工近900人,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设有25个临床科室和19个医技科室,设置了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该院骨科已成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关节外科多中心研究工程临床基地、漯河市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漯河市骨科联盟牵头单位、中华慈善总会“春立阳光计划”定点医院。医院年门诊量约30万人次,骨科年住院病人7000余人次,手术5000余人次,其中三、四类手术占79.8%。脊柱侧弯矫正术、高选择性神经后根切除术、前臂移位手指再造以及四肢、脊柱、大颅骨折同步矫正术等成为业内“代表作品”。

立足医院实际

做大做强特色专科

市骨科医院是以骨科为重点专科的综合性医院。创建初期,医院的医疗设备简单,骨科的整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面对这种境况,该院的医生毫不畏惧,坚持学习和探索,最终将骨科作为医院的特色专科做大做强,成为省级重点专科。“骨科的学习曲线比较长,需要从业者不断摸索,坚持把医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所突破。”该院一位骨科带头人深有体会地说。如今,该院骨科能够对创伤、脊柱、关节、矫形、手显微外科、小儿骨科等各种病症进行专业诊治,医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能够很快判定患者的骨伤病并及时诊疗,即使需要手术也能很快完成,赢得患者高度满意。同时,各科室成员在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的基础上,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很多达到了省级专业水平,部分专业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在提高整体医疗团队的技术水平之外,精良的设备也是医院有效发展的一大助力。从建院之初用于固定骨伤位置的竹制夹板到如今的石膏固定,该院的医疗设备已基本实现全面更新。新购置64排128层CT、1.5T磁共振、3.0核磁共振、术中CT等设备,拥有全市唯一的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外星舱)以及肌肉关节振动治疗仪、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等,其中,引进的全省首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了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微创手术,目前此类手术已突破百台。

作为河南省医学临床特色专科,经过多年建设,市骨科医院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学科整体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牢牢抓住特色专科不放松,沿着发展、建设特色专科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该院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