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党梦琦
1994年,杨艳月走上热爱的教育岗位,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26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心全意爱护学生,也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快乐。
“我小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杨艳月说,在孩提时代,教师的圣洁形象和崇高品质就在她心中根深蒂固。这份对教育的重视与热爱,促使她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创新,积累了许多经验。
在杨艳月看来,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平时的工作中,杨艳月细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杨艳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会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
小文(化名)偏科很严重,带有很强烈的厌学数学情绪,经常课前捉弄同学、课上开小差,但他语文成绩特别好。杨艳月课后找小文谈心,耐心地询问他原因。原来小文计算能力比较差,对数学失去了信心。此后堂课上,杨艳月都会留意他,提问他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耐心辅导,考前给他鼓励,只要小文有进步,杨艳月都会及时在班上表扬他。渐渐地,小文对数学感兴趣了,成绩提高了不少,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杨艳月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文娱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也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教书育人,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有创造力。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活跃的学生。”杨艳月说,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富于创造性,要善于更新观念、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环境得到了优化,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使班集体风气更加健康向上、团结协作。杨艳月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获得学校“先进班级”称号,班里还有两名学生被评为“美德少年”。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杨艳月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有超前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才有资格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她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扩大着“木桶”的容积,便于为学生注入知识的清泉。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坚持业务自学,认真做好笔记。2016年,因学校工作需要,杨艳月除担任一班数学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外,同时负责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她团结和带领一线教师锐意进取、积极协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数学教学工作逐渐形成特色,开辟了一条以教研带教学的成功之路,全体教师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教学成绩优秀,杨艳月2015和2019年均被评为“源汇区优秀教师”,连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所教班级成绩斐然。“老师这个词,背负的是信任。”杨艳月说,她没想过自己能获得多大的荣誉,就是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地耕耘,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