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8月12日 星期

浅谈小学低年级字理教学方法


■许红霞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汉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接受语文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识字,使识字教学生动高效?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几个原则:

直观形象原则(象形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和意识相对薄弱,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描述及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使其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识字中,教师要借课文的故事情境及插图,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生动化。如在教学《口、耳、目》这一课时,我根据这些汉字(象形字)的构字原理和字形结构教学,教目字时,先画一双眼睛,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眼睛的形状,创造出了目的古体字,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目字。学生已经看过图,通过图文对照,可以很明确地认识到目字里的两横就是眼球的轮廓,这样就不容易跟日字混淆了。

具体生动原则(会意识字)

汉字是具有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低年级学生学的主要是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常见的会意字,一般分为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两类。所谓同体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的象形字构成的会意字,如木表示一棵树,两个木是林,三个木是森。同一个象形字,排列方式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会意字。如人字,甲骨文中同向二人为从,二人相背为北。所谓异体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象形字所构成的会意字,这类会意字在全部会意字中占绝大多数。同一个象形字可以和许多其他象形字构成不同的会意字,甲骨文中的武、戍、戒,就是由同一个戈字分别与止(脚形)、人(向人形)、廾(双手对捧形)构成的。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拿人和木来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会意字大大丰富了人类的词汇,体现了汉字的灵活性,同时还具有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会意字在汉字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楚明白地掌握会意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模式,采用直观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联想记忆。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课。一开始,从他们熟悉的会意字入手,结合看实物、看图,再联系字形比较,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以明字为例,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和月亮都会发光,给人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字。会意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形表意,联系字义识记和分辨字形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结合汉字字形表意的特点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引导,学生就能基本掌握,进而能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2.比较分解,加快学生的识记汉字速度。如何将抽象的字符变得有意思起来,在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基本规律的同时,增强识记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把记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想一想自己所认识的、所熟悉的还有哪些类似的字,给他们发现的机会,他们会很容易理解、记住,并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3.拓宽识字途径,鼓励学生多识字,生活中处处是学习生字的舞台。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五彩缤纷的世界到处都有识字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识字机会,要鼓励孩子将识字学习扩展到生活的周边。比如我们做菜时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煎、熬、蒸”,这三个字中的“灬”都表示火,但是用火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许慎在《说文·火部》里是这样说的:“煎,熬也。从火,前声。”《方言》卷七:“煎,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在烹饪中,煎指的是以水或油为介质,将含水分较多的食材置于锅内加热,使汁变干或使表面焦黄的烹饪方式,如水煎包、煎饼、煎豆腐、煎鸡蛋等。《说文·火部》:“熬(áo)干煎也。从火,敖声。”本义为用火焙干,即用文火慢慢煎烤或提取有效成分,使水分变干。引申指烹饪方式,将谷类食物放入容器中,加水慢火使熟,熬的过程中水分减少,熟后可直接食用。如熬骨头汤、熬盐、熬粥。

抓住特点原则(字理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汉字的特点,了解汉字的来源和典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愿意学习、了解汉字。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分别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们可以利用古人的这些造字原理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如课本中的禾、手、雨等字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教学时,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引导学生自学。如教学木字时,第一步出示树木图片,接着出示象形字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找出木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哪一笔是树干,哪一笔是枝杈,哪一笔是树根,引导学生发现木是古人根据实物——树画出的汉字。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感知中初步了解象形字木的特点。

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汉字字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合理地重构造字理据。老师可通过对人、仁的解读,让学生走进《论语》《孟子》《荀子》,读相关经典名句,品深蕴内涵,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这样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记得牢。

及时巩固原则

识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字,忘了前面学过的字,复习前面的字,又忘了后面的字,再加上有些汉字比较容易混淆,导致学生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并利用汉字的造字原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易混、易错字形的结构。例如男字,很多学生易把第四笔“丨”和第六笔“丿”连成一笔写,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不再写错,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一下这个字的造字原理。男字属于会意字,所谓会意,即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字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思。男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用力于田”,即在田里用力之人,再结合古代男耕女织的历史背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再如步字,很多学生易把下面写成少,这也可借助相似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步的篆书为两“脚掌”相反之形,上下皆为止字,只是方向左右相反,这样学生知道下面第三笔为“丿”,就不会多加一点写为少字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学会用字典,多查、勤查。查字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音序查字法与一年级的认读拼音是同步进行的,在字典查询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巩固拼音的学习,让小学生做到学中用,用中仍在学。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寓教于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适当渗透字理识字知识,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让学生们主动去想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并能去主动和其他学生交流,独立探索、大胆想象。这也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

作者系郾城区商桥镇中心小学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