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思维会变得敏捷,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学生能通过预习新知识,分清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还会找到自己学不明白的问题。学生有准备、有疑问、有目的地去上课的,上课效果自然会好。预习可以促进中小学课程衔接。小学高年级之后,科目增多、要求提高,有的学生不适应。就拿记笔记来说,有的学生会盲目地抄老师的板书,往往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抄笔记都抄不过来,就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了。
其次,养成质疑、评价的习惯。
到了高年级,学生只会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就不够了,更需要善于思考、迁移运用,质疑追问、融会贯通,师生评价、交流碰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如果学生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对学习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学会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次,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五、六年级学生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除了阅读课内书籍,学生还要积极阅读优秀的课外文艺作品、科技杂志等,从生活中学习鲜活的群众语言,从报刊网络上收集有益的信息。
最后,养成综合运用的习惯。
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的积累,就要培养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可以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也可以在遇到困难后激发再学习的动力。促自己在间接经验与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发生碰撞、整合、建构的过程中提升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据《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