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8月18日 星期

仰望受降亭


■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那一日,我到受降亭时,正是傍晚。天边是一抹淡淡的瓦蓝,夕阳似有似无,只在西天悬挂出一片耀眼的光斑,呈现出斑斓的色泽,映衬着周围悠然的白云。我站在广场的石阶前,仰望受降亭。

受降亭采用“1亭4碑”模式,仿郾城八景之一的龙塔古篆为造型,从地平线到亭顶共19.45米,寓意纪念1945年抗战胜利,从地平线到亭子有八大台阶,每一台阶又有四个小台阶。据史料记载,受降亭原亭已于1947年毁于战火,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2014年择此处重新修建的。

我沿台阶而上,时光在上面打磨出凹凸不平的深痕,仿佛是历史的浮沉沉淀其上。台阶皆由整块条石所建,台阶两边是苍翠的竹子,自上而下织成一道绿色的围栏,受降亭居于其间。竹子后面植了树,那满树怒放的红色花儿间,偶有蝴蝶或白蛾飞过,在我肃穆的心湖里搅起阵阵涟漪。

当我走近受降亭,主碑上刻的三个大字“受降亭”异常醒目。据史料记载,这主碑三字曾是戴季陶亲题,其余三块碑文是“抗战祝胜词”“受降亭记”“建亭记”,分别是于右任、居正和刘峙题写。虽不是原碑,也全部按照原样复建。

从1945年抗战胜利至今七十余年,年代说远不远,历史的亲历者仍在,因此有关受降亭的历史并不难追溯。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郾城(今漯河郾城区)是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同年9月20日,当时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在漯河山陕会馆(现漯河二中院内),接受了侵华日军2971部队司令官鹰森孝带领的31560名日军投降。参加受降仪式的还有七八个美国军事顾问。签字后,鹰森孝脱下军帽,连鞠9躬,并把佩挂的指挥刀双手举过头顶交给了刘峙。在受降亭广场上,有一组《受降》雕塑,生动地还原了这一历史盛事,在以受降亭为依托建设的中州抗战纪念馆内,也有情景雕塑再现。

当时,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1945年12月上旬,在漯河火车站南端花园内,受降亭建成。1946年2月,受降亭、碑落成,刘峙莅漯剪彩。漯河是抗战胜利后全国16个受降点中,唯一建亭立碑纪念这一盛事的地方。

这本是值得漯河人民骄傲的事,应该受到保护,然而炮火无眼,就像历史总有遗憾,受降亭于1947年毁于战火,所有碑块遗失。很多年后,相关部门多方打探,也只能找到一块半。2012年,受降亭重建,有关部门向社会广泛征集抗战纪念品,由专人走访抗战老兵,翻阅史书典籍。2014年5月,重建的受降亭在河上街落成,原碑作为省一级文物封存于中州抗战纪念馆内。

我的手指抚过受降亭,站在它的身边,俯瞰着脚下的青草,聆听对面鸟语林里传来的啾啾鸟鸣,呼吸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鲜花的芬芳,一种怡然且豪迈的情怀从内心涌出,我有些不能自持,想歌颂这片土地,我的呼吸里,全是它的气息。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