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幸福渠休闲道的铺就,使郾城区龙城镇小王庄村的果园成了市民游玩采摘的好去处;阴阳赵镇古城社区的回迁居民终于解决了困扰2年多的“心病”,住上了安心舒适的回迁安置房……市委在开展的“巡乡带村”提级巡察中,解民忧、纾民困,以扎实的巡察成效体现巡察的温度。
解决民生需求
群众期盼什么,巡察就着力解决什么,市委巡察组把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作为巡察的突破点,通过解决群众关心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的“大政治”。
七届市委第十轮巡察期间,市委第三巡察组发现召陵区老窝镇老窝村存在欠费停水问题。随后,巡察组专门组织人员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及时约谈镇党委提出工作建议,督促其一方面做通欠缴水费的村民思想工作补缴水费,另一方面对该村水管员做出停职处理,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村级水费管理。
七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期间,市委第五巡察组到河涯李村入村走访,发现第三方服务公司拖欠聘用的环卫工1~3月份工资。巡察组随即向该区党委反映情况,要求迅速解决。经过积极协调,4月15日,该公司将拖欠工资逐一发放到300余名环卫工人手中,并组织对农村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
促进乡风文明
巡察不仅是纠偏扶正的“政治体检仪”,也是引导文明发展的“指挥棒”,促进乡风文明,是巡察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源汇区大刘镇抬头村,每到清晨、傍晚,村民就三三两两来到河堤上的文化广场健身娱乐,其乐融融。在七届市委第十轮巡察中,群众集中向市委巡察组反映该村文化广场上有个夜市摊,不仅扰民,还污染环境。巡察组当即向大刘镇党委通报情况,要求对文化广场夜市摊问题立行立改。经过合力整治,一周后,文化广场整洁一新。“现在,我们活动、娱乐也有地方了。”说起文化广场的变化,附近村民依然激动不已。
在七届十一轮巡察期间,市委第三巡察组发现刘湾村没有建设公厕,便多次召开座谈会,与阴阳赵镇党委、刘湾村村委会协商公厕建设项目,反复商讨选址、规模、施工等细节,几天后,施工单位就开始了厕所建设。集中巡察结束后,巡察组人员再次走访时,家住村委会旁边的刘书强开心地指着广场边的公厕说:“大家方便多了。”
助推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漯河市委把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促进农民富裕作为巡察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倾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七届市委第十轮巡察期间,市委第二巡察组在巡察舞阳县文峰乡齐礼村党支部时,发现该村2018年10月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用发展香菇产业,但之后合作社“下文”不多,没有发挥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同时,巡察组还发现许多村也存在类似情况。在对整改工作进行“巡后直督”时,市委巡察组主动指导该镇党委“举一反三”抓整改,针对此类问题,深入分析各行政村区位、资源、产业优势,与扶贫、农业等县直部门结合,区分不同情况理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整改后的文峰乡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目标更清、手段更活,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近年来,漯河市委巡察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开展“巡乡带村”提级巡察,打通加强党内监督和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巡察组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中间了解民情民意,既带着“探照灯”发现问题,也怀揣赤子心解决群众所思所盼,不断拉近与群众距离,让巡察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毛 清 彭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