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9月22日 星期

用情驻村 用心扶贫


(上接1版)作为省级贫困村,刘庄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尤其突出。

“要首先解决贫困户和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难题。”吴洪良认为只有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说心里话、实在话,与贫困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甜在一起,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在走访贫困户谢松喜时,吴洪良发现,谢松喜由于右腿残疾,难以从事劳动,甚至生活自理也存在很大问题。他随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市残联,经过多次协调,为谢松喜争取到了帮扶项目,帮谢松喜安上了义肢。从医院回村的路上,谢松喜抚摸着新安装的义肢热泪盈眶。

打开门 解心结

贫困户各有各的困难,这是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工作的难点。对于吴洪良而言,解决问题不仅要靠热情,更需要耐心和坚持。

刘庄村有这样一个家庭,母子三人均是智力障碍者,对来访者有抵触情绪,也不交流。见此情形,吴洪良迎难而上,坚持每天入户,对三人嘘寒问暖,耐心沟通,从不厌倦。就这样,在吴洪良的努力下,这个家庭中以往一年四季破衣遮体、从不洗脸理发的大儿子开始正常穿衣收拾;曾经只知道吃吃睡睡的二儿子开始在村里打扫卫生,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身体残疾、自我封闭的母亲开始自立自强,用双手改变现状,实现脱贫。

产业兴 拔穷根

到刘庄村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穷刘庄”这个称号在当地流传。在与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的反复交流讨论中,吴洪良弄清了刘庄的穷根——没有挣钱的路子和办法。

让刘庄的土地里生出“金子”来!

吴洪良制订了以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发展计划。他结合刘庄村实际,利用村集体的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优质小麦并加工石磨面粉;种植优质红薯并加工手工粉条;建设蔬菜大棚,采用绿色种植模式提高产品价值,帮助村民增收。他还多次到省农科院与专家对接,引进优质种薯、种苗,学习科学育苗、栽培技术。去年,仅凭手工粉条一项,刘庄村实现增收100多万元,村民从红薯种植、粉条加工中获得收益。

在吴洪良的带领下,刘庄村建立起“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通过延长产业链,发展石磨面粉、小磨香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村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驻村的每一天,吴洪良干得踏实且坚定,让贫困户脱贫,带领村民增收,帮助刘庄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观看相关采访视频请扫二维码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