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宋自强
那一年,最小的女儿年底就要出嫁了,这本是喜事一桩,老林却郁闷得很。
老林是个木匠,不过,这种说法好像也不太准确。没有师从,不曾拜过师傅,更没有读过相关的专业——他大字不识一个,是个百分之百的文盲。他用的家伙什儿也很不专业,除了斧头、凿子、锯子等是买来的之外,墨斗、拐尺之类,都是他自己特制的,土得不得了。至于电锯、电钻、射钉枪之类的洋玩意儿,他想都想不到,也从来没用过。
可是,就凭着这无师自通的木工手艺,当年在我们村儿,老林可算是“炙手可热”了。谁家不做个窗子、安个门呢?盖房子拼木料是大活儿,一干就得好几天;打架子车盘也是常有的事儿;要是娶媳妇儿嫁姑娘做个嫁妆什么的,更是得请老林,不为别的,就为老林做活儿损耗少,大大小小的料子他都能用得上,且还用得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他做的活儿皮实,做出来的东西样子似乎有些笨,但坚固耐用。老林甚至对华而不实的东西有些排斥,他最有名的口头禅是:“好看?好看是顶饥还是顶渴?”关键是,那时的街坊邻里、老少爷们还都觉着他说得在理儿:可不是吗?家什再怎么好看,没几天就坏了,还咋用?
想想,当年,老林可是真够风光的啊!这家的活儿还没做完,下一家就求上门儿来了,到了哪一家不得好吃好喝地招待?麦面馍是少不了的,捞面条几乎天天吃,遇到家底殷实的人家,说不定还能吃上几口肉。不过,那年月跟现在可不一样:给人做活全是帮忙,干了就干了,分文不取;给本生产队的人家帮忙还能记几个公分,出了生产队做了也是白做。为此,家里人多有不满,媳妇不止一次地责备他:“尽做‘光活儿’,公分一年也挣不了几个,你让几个孩子喝西北风啊?就顾着你的那张嘴!”每当此时,老林把两手一摊说:“没办法呀!谁叫咱手艺好啊?”
可是,谁会想得到呢?世道不知不觉就变了。就说盖房子,村里人一个看一个,都盖起了平房,木梁、檩条、椽子都用不上了,全是什么预制板,害得老林越来越没了用武之地;门窗也都是铝合金,他一点儿都插不上手;架子车?过去是家家都有,可是你看看,现在谁还用它?
凭他那点儿手艺,老林是越来越不吃香了,这一天天过来,老林满肚子都是失落。
娶媳妇儿嫁姑娘的自然还有,而且越来越多,怎奈,小伙子大姑娘的口味一天比一天变得“刁钻”了起来,什么电视机、洗衣机、电动车,这哪一件是他老林做得了的?席梦思大立柜、沙发餐桌写字台什么的,老林倒是可以做,但人家偏偏喜欢漂亮洋气的!
提起嫁姑娘,老林就来气!前面两个女儿都顺顺当当地打发了,就剩下一个小幺女,挑剔得很,眼看都奔三十去了,她却一点儿不急,出去打了几年工,总算瞄了个对象,打算年底结婚。老林自然高兴,早早地就准备了上好的木料,要拿出自己的“绝活儿”,认真给她打制一套可心的家具做陪嫁,可女儿说什么都不让:“我就要到家具店里买!又不花你的钱。”
你说气人不?
但是,不管怎么愤懑,“老腿儿”是当真拧不过“嫩腿儿”了,老林最后还是妥协了:“买,买,买吧!不过,我得亲自过目!”
到家具城,老林陪着女儿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东敲敲、西叩叩。女儿喜欢得满脸飞红,老林眉头紧锁总是摇头不止:这板子,锯末儿压的,薄得纸一样,能用吗?撑子,这么细,能撑几天?看这腿儿,两颗螺丝揪着,用力一碰就想掉……
“哎呀,爹!都什么年代了,谁家的家具还整辈子用呀?不都是用几年就换新的了吗?就你老眼光,老思想!”
“唉,不管了,随她吧,想买啥样的都行。唉……”从县城里回来,老林躺在他亲手做的那把肥厚、粗壮的老靠椅上,一连抽了几支烟,连声叹道:“真是老了,赶不上趟喽……”
如今,老林须发尽白,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早些年,他跟着孩子们也搬到县城,住进了几十层的高楼里。活儿是干不动了,腿脚儿倒还灵便,老林仍旧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吃过饭,喝几口闲茶,就乘上电梯下楼,在小区里兜上几圈,同几个老兄弟、老姐们儿踅到小区的亭子下,看着亭子边水塘里的荷花和荷花下欢快的小鱼,天南地北地唠家常:
“这阵子不想你那硬板儿床了,老林兄弟?”
“早习惯喽。还是席梦思软乎啊,睡得香。”
“得习惯,好日子来了,我们这些老家伙真得习惯呢!”
“这日子儿,做梦似的,真是想不到啊。”
“咱们啊,谁都别先急着走,得多享受享受呢。”
■人间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