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2月5日 星期

我与杨兰春的往事


■乔聚坤

杨兰春这个名字我上中学时就知道,那时看《朝阳沟》,知道编剧是杨兰春。那时,我还以为杨兰春是个女的呢。

20世纪80年代,我被抽调到省曲协编刊物,曾编过《黄河传奇》《河南曲艺》《下里巴人》等。省曲协秘书长窦荣光的丈夫就是杨兰春。窦秘书长家在省文联家属院一楼,出了曲协办公室走几步就到了她家。因审稿、开会,我不断到她家去,常见到杨兰春老师。

我想象中的杨兰春老师胖胖的,留着艺术家的长发,西装革履,说一口普通话。我认为他是著名的大编剧、大导演,应该有艺术家的派头,谁知真人和我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

我第一次见杨兰春是一天早饭后在窦秘书长家,饭桌旁坐着一个干瘦的老头,苍白的短发,身上披个破褂子,正埋头吃饭。细看他,脸黑黑的、满脸皱纹,像一个老农民。我惊呆了:这就是杨兰春吗?他说话满口山西方言,没一丁点儿京腔京味。再看窦秘书长,温柔典雅,还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真不敢相信,这两个人怎么成了一家人。

杨兰春老师吃罢饭换了衣服:土色的时尚防风大衣,知识分子戴的鸭舌帽,搭配那双睿智的眼睛,这才像个艺术家了。临出门他向我打招呼:“你忙,我去开会。”那时杨兰春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时间长了,常见一些戏剧作家拿着剧本到他家请他指导。杨兰春老师待人很热情,可他总对作者讲:“我看看可以,可我不是团长,不能决定排你的剧本。我也不是戏剧刊物的编辑,无权发表,剧本你还是自己处理。”有的作者讨教编剧方法,杨兰春老师说:“我没啥编剧方法,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是真的,我听窦秘书长讲,他创作时是个激情派,正吃饭时想到一段唱词,放下碗就拿笔去写。有时候会因为一段得意唱词触发灵感,创作一出大戏。她告诉我,杨兰春写《朝阳沟》,是因为他下乡听到一位农民说:“农村人识几个字都进城工作了,将来这地谁还种?”就因这句话,杨兰春老师陷入了沉思,心里种下了写《朝阳沟》的种子。

说起《朝阳沟》,窦秘书长讲,那是“大跃进”时杨兰春用一个星期写成的。他写一场,作曲谱一场,导演排一场。杨兰春写戏不仅用笔写,还哼着、唱着。“我爱静、他爱动,他哼啊唱的,吵得我夜里睡不着。为此俺俩还吵了架呢!”

有一次,在洛阳的一个戏剧创作会上,我听杨兰春老师讲他的戏剧创作。他说,他的戏大多不是先构思然后列提纲写,而是触发灵感后,从一段唱词、一个典型人物写起,再构思整部戏剧。这一点我信服,我写曲艺段子有时候也是这样。可剧作家写剧本也是这样?后来得知,杨兰春老师原来是部队文工团的演员,说快板。

一个说快板的,怎么成了大编剧、大导演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1950年,他被派往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火车还没到北京,他就慌着下车了。一问离北京还有百十里。杨兰春想,百十里算啥?他不坐车了,背着行李步行进京。到了中央戏剧学院,老师们问他编过剧本没有,他说没有;又问他会啥,他说会说快板,说着拿出竹板说了段快板。老师们看他天真可爱,就收下了他。在中央戏剧学院,他努力学习,加上有天赋,学会了编剧技巧,和田川等大家一起编写了《小二黑结婚》。

我敬佩的杨兰春老师是天才艺术家,在《朝阳沟》里,他写栓保教银环锄地,“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多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唱词啊!如果没有对现代戏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写不出这样的场面。还有“亲家母,你坐下”的唱段,脍炙人口。除了杨兰春老师的艺术功底深,还在于他阅历丰富。听窦秘书长讲,他下乡体验生活时,听到俚语都要记下来,有时没纸,就记在烟盒纸上。有一次下乡采风时,他听到一位风趣的农民唱道:“往前走脸朝前脊梁朝后,往南走刮北风风吹屁股,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吃一碗屙两碗老本搭里。”后来他把“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用到银环的唱词中。

我还听说过不少杨兰春老师排戏的故事。他对演员要求很严,在南阳排戏时,一个“跪”的动作演员们演得不像,他让演员一遍遍地练,演员们的膝盖都“跪”肿了。后来演出时,这个“跪”让观众泪流满面,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还有《朝阳沟》中演银环娘的杨华瑞,打饰演银环的魏云时不敢真打,杨兰春老师批评演员太假,要求演员要体验角色,表演要逼真甚至夸张,一蹦三尺高。结果演出时现场效果极佳。

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杨兰春老师早已去世,2020年是他100周年诞辰。想起和蔼可亲的窦秘书长,想起老艺术家杨兰春老师,我心里热热的。真怀念他们。

杨兰春(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