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最早设立的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芜的平原,树木稀少,黄沙漫天。1854年,著名农学家莫顿搬家至此,作为州农业委员会成员,他多次提出种植和保护树木的思路,提倡在环境恶化以及无树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他的想法在当地得到了推广。1872年,莫顿在一次园林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动员居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这个建议最终得到采纳,该州将4月10日定为植树节,每年这一天,该州全民动员义务植树。十几年间,人们先后植树6亿棵,该州10万公顷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茂密的森林。1885年,内布拉斯加州议会为表彰莫顿的功劳,将当地的植树节改为他的生日4月22日。后美国政府也把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规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为“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等。
我国规定植树节最早是在1915年,在一些国内外学者的倡议下,当时的政府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植树造林,规定把每年的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第二年,在北京颐和园以北的薛家山举行了首个植树节植树典礼,此后全国各地群众都在清明节参加植树活动。1928年,为了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确定为我国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确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等均积极参与,有的种植纪念树,有的鼓励单位和个人认种、认养树木绿地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植树节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在北京,3月初依然春寒料峭,因此自1985年起市政府决定把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目前,植树节已纳入我国新修订的森林法中,明确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