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沙澧》文艺副刊是漯河文学文艺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本刊的宗旨是一如既往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传播先进文化不遗余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出更多的新人新作,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备足后劲。因此,我们将对那些有创作潜力的沙澧写手加大扶持力度,对水平较高的作品集束刊发;也会不定期推出各类体裁的专版,甚至会推出个人专版,并为其举行作品研讨会等。敬请关注。
■邢俊霞
朱自清在回忆录中说:“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青灯有味是儿时。’其实不止青灯,儿时的一切都是有味的。”
“儿时的一切都是有味的。”我想,这种“味”,可能是一顿饭、一句话、一件事,抑或是一种文化孕育后浓缩在笔尖下的情怀。
池玉枝当数后者。2019年在嵖岈山参加作家研修班时,我和她同居一室,有幸听她讲述写作初衷以及写作历程。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有固定的读书习惯,养成了两个环节:一读,二写。读书如同吃饭,写读后感是消化吸收,完成一篇读后感,心里特别轻松,自己给自己交作业,找到了乐趣。读书笔记在报纸刊发,别人看了有兴趣,可能会去找原书阅读,又多了一层乐趣。”
在《读书之乐》中她说:“寻找小说里描写的一个细微声音都那么有趣,其他大事小事,大东西小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身边,又该有多少有趣等待我们去寻宝拾贝?我想: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一颗火热的心。心不言不语,却能悟出生活的滋味。文学善解人意,读书有乐趣,它让我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之平凡,致敬生命之不凡。”
文字盛宴的开场,头道拿手好菜自然是亲情,然后是对故乡大地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的缠绵倾诉。2002年,池玉枝以写对女儿住校的不舍,让《牵挂》之花第一次开在纸媒之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9年,池玉枝退休了,这意味着她将有更多时间写作,作者的身份也更纯粹。如何让余下的时光珍贵,回想起来都有幸福美满的滋味?写游记成了池玉枝创作的重头戏。她将一生的智慧和经验凝练起来,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读者详尽描述别样风光、异域风情等内容,她想让写到的地方,即使是平铺直叙,也能直抵核心。读文章的人跟着她的叙述缓缓而行,觉得很轻松,根本不用去思考和进行多余的判断。她要告诉你的东西,会作为重点去描绘,绝不会让一些旁枝杂叶埋掉文章的主干。这一点从她的《海风轻轻吹》《金秋,行走在时光的花瓣上》《旅行散记》《行走》《快乐自由行》中可以看出。她在《快乐自由行》中写道:“在大阪,我们住在市区,出酒店右转就是著名的道顿堀和心斋桥。我在街边挑了一家铁板烧店,晚饭吃了章鱼烧、鱿鱼烧、虾饺烧……挨着道顿堀,有一条穿街市而过的河,观光船搅起‘哗哗’的水声,船帮上的两排纸灯笼闪着红光,船上的游人有说有笑,朝两岸挥手摇头,带动岸上的行人,有人摇摆着手里的烤串,有人绕着长丝巾,热情呼应。仿佛时光倒流,七年前,我在巴黎塞纳河乘坐游船浏览夜景时,也是如此这般跟岸上的人遥相呼应。在异乡,陌生和距离变成了一把神奇的钥匙,把游客的心门打开,喜悦、亢奋溢于言表。”又写道:“我住在大阪一家酒店时,露天温泉在十七楼楼顶,我先用清水淋浴,光脚走到室外,跳进池子,舒展开四肢……身和心退去了包裹,自外到里都是放松的。”作者既出现在画面中,又站在画面之外,用细腻的眼光、素淡的笔墨让读者与她身临其境。
池玉枝的文笔平实、朴素、简约。万般生活,皆成素材,《从手工账簿到掌上银行》《我的过年日记》《四十岁的人生片段》《给爱一个美丽的理由》,或许,这就是她所要追求的境界——“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池玉枝笔耕不辍,这些短小精悍的文字,看似片言只语,却最见真实的灵魂,我个人颇为喜欢。从她的文字中,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池玉枝,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执着于阅读与写作。当我们感觉时光飞逝,盛年不重来的时候,她用心凝练的文字之珠,像水泻玉盘,响起千万之声。人生不易,读写为乐。不管你的人生是否精彩或暗淡,生活的微光都可以烛照人生,我们都在时光的河流中不断前行,而池玉枝更是奋力遨游,以期人生更多的精彩。
当然,我更期待她将更多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融入文字中,紧跟时代脉搏,挖掘作品的深度以及广度,让文字更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