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9日 星期

老年人的三个“心理坎儿”


最美不过夕阳红。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开始变老时往往不知所措。相关专家介绍,退休、患病、丧偶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三个“心理坎儿”,哪一个没处理好都可能带来负面情绪。

心理坎儿1:退休后找不到价值感。退休是人生一大转折。老人失去了原有施展能力的平台,离开了多年的工作伙伴,社会交流减少,价值感、荣誉感、使命感等需求无从实现,易使人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陷入空虚、苦闷中。

专家表示,从职场回归家庭,老人内心的价值感、被需要感无法满足,一时难以适应是正常的,不必过于心急。大多数老人需要一点时间正视那些涌现出的负面情绪,如无力感、空虚感。当发现退休并不意味着社会、家庭、子女不需要他们,只是需要的方式变了,老人就能坦然面对,慢慢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摸索新的生活习惯,给自己的新生活设定新目标,转向新的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心理坎儿2:大病小病找上门来。“多病共患”是老年疾病的一大特征。多数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且难完全治愈,一旦确诊,老年人常陷入无力感,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专家表示,疾病并不代表生活能力丧失。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起或加重疾病。衰老是生命的必然趋势,接纳而非抗拒能让人心态更加平和。比如,出现“老花眼”后配一副合适的老花镜,积极解决问题。

心理坎儿3:难以接受老伴离世。亲人尤其是爱人的死亡,对老年人来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研究显示,晚年丧偶是老人抑郁症的一条“导火索”:不在婚姻关系中的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婚姻关系中的老年人,其中丧偶者发生概率最高。

专家表示,遭遇坎坷是人生常态,让自己的身心充实起来,就能让“坎儿”晚来一些,来的时候有能力面对。

终身学习。老年人应尽可能保持学习,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比如学习手机等新技术、微信等新型沟通手段,充实生活。

发挥价值。新的社会参与、新的角色可以改善老年人因社会角色变化而引发的低落情绪,实现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保持生命的活力。志愿活动会起到潜在的减轻丧偶之痛、帮助老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家庭成员可根据不同情况,为老年人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家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及家庭有价值。

据人民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