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20日 星期

食花者言


■孙克艳

一说到吃,便总是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甚至还会让人想到“饕餮”“贪嘴”等词汇。然而,以花为馔却是一桩风雅之事,辅以雅致的烹调手法和独特的美食造型,往往会在视觉和嗅觉上给人带来别样的享受。

中国自古就有食花的风俗。屈原在《离骚》中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饮露食花既是古代修行者的一种饮食比拟,也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以鲜花为食更是崇尚“道法自然”与“不时不食”的身体力行。国人是浪漫又实在的:“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丝毫损废。”花儿绽放时凝视赏望,不吝赞誉;花儿凋谢时捡拾烹饪,不辞其味。赏也罢,食也罢,都是人们对花儿的珍爱,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应与反馈。

四季虽花令不同,但以花为馔的食法大致相同。最简单的是以花入粥,最出色的要数桃花粥了。白白的大米粥,熬得软糯,粉色的花瓣弥漫着桃花清雅的香甜。盛在精致的瓷碗里,粉白相衬,好一幅典雅的美味图,总让人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来。粥入口后,细腻却无法忽视的花香在唇齿间生发,浅淡而馨香。即使饭后,呼吸和唇齿间仍有余香。

类似的还有梅花粥、茉莉花粥、玫瑰花粥等。以不同的花卉入粥,会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这便是每一种花儿的独特之处了。诗人杨万里也拒绝不了梅花粥的诱惑,在其诗作《落梅有叹》中写道:“才有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梅花飘落时,诗人捡拾后不仅要做梅花粥,还要当香烧,真真是个充满雅趣之人。

除了做粥,还有用花做汤、做菜、做饭、做茶、做酒、做点心等吃法。最常见的如用百合花、栀子花、菊花、霸王花等熬汤,用蓟花、金针花、石榴花等炒菜,用玫瑰花、菊花等蒸米饭,用茉莉花、玫瑰花、荷花、金莲花等做花茶。

而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桂花等可做点心,若能在造型与色泽上稍作构思,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觉秀色可餐,既能提升美食的视觉冲击力,又能让味蕾感受别样的愉悦。诸如玉兰花、栀子花、南瓜花等花因其花瓣肥厚,故可拌面糊下油锅煎炸,脆酥馨香。此外,紫藤花、槐花、榆钱等可拌面蒸食,梅花、丁香花、桃花、牡丹花等可做花蜜食用。

另外不可不提的便是富于风雅情致的花酒了。桃花、玫瑰花、荷花、桂花、菊花等皆可做酒。屈原有诗句云“奠桂酒兮椒浆”,可见战国时即有桂花酒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表明重阳赏菊花、饮菊花酒已经成为当时的风俗。写桃花酒的诗词更是多——元代胡奎的“春风吹舞腰,劝饮桃花酒”;明代唐寅的“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清代屈大均的“新篘正月桃花酒,溪女鲥鱼只百钱”……端着绯色的桃花酿,桃花的芳香袅袅飘散。于是,曾经的桃花,经过一个春秋的沉淀酝酿,穿过时空,与今年的桃花相逢。如此,便是两个春天的相遇。

见花开于枝头,见花开于杯盏,做一个“花吃”,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