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勇力)今年以来,面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不等不靠,组织领导到位、监测预警到位、宣传指导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应急防控到位、统防统治到位,科学应对,综合施策,切实抓好以“两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领导到位。3月31日上午,全省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后,我市随即召开全市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部署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工作。4月16日,市长刘尚进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我市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市领导安排下,4月1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漯河市“两病一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两病”防控实施方案。随后,各县区也制订了“两病”防控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4月16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两病”防控督导组,督导各县区“两病”防控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监测预警到位。针对今年条锈病发病早、菌源量大的实际情况,我市各级植保植检部门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全员出动,深入田间调查,确保条锈病监测无死角。同时,依托区域站物联网平台分析研判农田“四情”形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寒潮预警信息,实行“两病”防控日报告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植保部门共发布病虫情报32期、监测预警周报10期、“两病”防控信息19期,为全市“两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宣传指导到位。注重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两病”防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防控水平。注重社会宣传。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挂图、发放“明白纸”等,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进行宣传。目前,全市已悬挂条幅4700条,张贴挂图1.76万张,发放资料33.5万份。深入一线宣传指导。全市各级农技人员分包乡、村,结合农技推广区域站“五个一”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提供技术指导。目前,成立市级指导组10个,成员33人;成立县级指导组17个,成员85人。
资金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市市级层面启用30万元应急防控储备资金防控小麦条锈病,下拨条锈病、赤霉病防控资金110万元。县区政府也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目前,县级财政防控资金到位1242.5万元,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应急防控到位。今年,临颍县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后,我市立即启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机制,召开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现场会,对发病中心及周边5000亩麦田进行飞防作业。3月30日在郾城区李集镇潘付刘村、4月6日在舞阳县文峰乡枣林郭村、4月9日在郾城区新店镇前丁村……我市召开了多个防控现场会,发挥现场会示范作用,普及病虫防治技术,提高群众防控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召开现场会17次。
统防统治到位。我市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落实属地防治责任,充分调动防治资源,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两病”防控。目前,源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已经完成小麦统防统治全覆盖工作,其他县区的统防统治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
截至4月24日,全市小麦病虫害防治总面积为607万亩次。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扬花期,生长发育良好,生产形势总体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