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被称为噪声。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导致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性耳聋和爆炸性耳聋。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导致心率加快或减慢。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易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导致人免疫功能下降。接触噪声时间越长,免疫功能下降越明显。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噪声影响下,人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症状。
6.噪声对生殖功能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的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相关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
7.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会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降低工作质量。在许多工作场所,噪声容易掩盖异常信号或声音,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
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调查表明,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中,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随噪声强度增加而上升。
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关系。
3.噪声的性质。脉冲声比稳态声危害大。接触脉冲声的工人耳聋、高血压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均较高。
4.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振动、高温、寒冷或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噪声的不良影响更大,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更明显。
5.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体敏感性。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的人或患病的人,特别是耳病患者受噪声的影响较大。
6.个体防护。噪声危害的大小与有无防护设备、是否正确使用这些设备有直接关系。
预防控制噪声的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消除噪声源。
2.控制噪声的传播。设置隔声室,安装隔声罩;使用吸声和消声技术;设置隔振装置或减振装置,降低噪声。
3.进行个人防护。使用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如使用耳塞、耳罩等。
4.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进行听觉器官的检查。
5.减少噪声下作业时间。噪声下作业应避免时间过长。(了解更多疾病预防知识,请关注“漯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