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18日 星期

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05年,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振兴科教和普及文化为目的,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濠河之滨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的博物馆事业由此在南通发祥。

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毕生把实业和教育视作振兴国家的两大根本,从1896年起,他陆续创办了大生纱厂、大达轮船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二十多家企业,创立了师范学校、农科大学、纺织学校、医科大学、盲哑学校、伶工学校等370多所学校,并兴办了博物苑、图书馆、养老院、育婴堂、女工传习所等,为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博物”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晋侯闻子产之言,曰:‘博物君子也’。”“博物”意为博学多识;“苑”者,园囿也。南通博物苑园馆一体,融合了中国苑囿之美与西方博物馆理念,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创建宗旨,鸣响了中国近代文明的汽笛。

1903年,张謇赴日本考察了70多天,其间参观了东京帝国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他上书清政府,指出教育关乎国运,而博物馆正是普及大众教育、进行终身教育的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坚强后盾,建议在京城设立帝室博览馆并由此在全国兴建博览馆。数次上书都得不到重视。1905年,他在自己出资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之西,修建了集科学、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的创立有着浓厚的维新思想色彩,即教育兴国。因此,南通博物苑科学与人文并重,陈列大量天产(自然科学)、历史、美术、教育展品。中馆始称“测候所”,是一个小小的气象站,屋顶原是观测平台,摆放着测候仪器,每日预报天气,并在报纸上登载天气预报。南馆又称“博物楼”,是主要陈列室,楼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陈列各种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南馆建有古像亭,陈列各种石刻与雕像。南馆阳台上悬挂着张謇亲书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表明博物苑是一所社会学校,起着启迪民智的作用。北馆陈列着当时非常罕见的长须鲸骨架,长达12米。

博物苑里广种各种花草植物,并饲养了少量动物,既是一个博物馆,又兼有植物园、动物园的特点,花木繁茂,绿树葱茏,小亭精巧,水榭玲珑,融古典园林与近代文明于一体。小小一方天地,散发着科学与文化的芬芳,吸引着无数好学之士前来求知。梁启超、陶行知、黄炎培、竺可桢、梅兰芳等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都曾前来参观。

为了开办南通博物苑,张謇不仅把自己收藏和购买的大量文物、标本和鸟兽草木全部捐给博物苑,并且利用自己的声望,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启事,广泛征集海内外藏品。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张謇大量出资购置展品,大大丰富了博物苑的展库。在各方努力下,经过多年经营,博物苑的藏品已有相当大的规模。1914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藏品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每号各有一至若干件藏品,可见种类之繁,内容之多。

据《学习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