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18日 星期

弘扬戏曲之美 传递文化自信
——观戏剧《郾城大捷》《豆腐谣》

■马志兵

5月7日结束的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中,漯河市共有两个剧目参赛:参加省市级专业院团组比赛的是由漯河市豫剧团演出的《郾城大捷》;参加县区级及民营院团组比赛的是由舞阳县豫剧团演出的《豆腐谣》。两部戏一文一武。文戏《豆腐谣》娓娓道来,讲述的是双龙庄驻村第一书记田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武戏《郾城大捷》以宋金之间发生在郾城的一场著名战役为历史背景,讲述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从类型上看,《豆腐谣》是大型现代戏,《郾城大捷》是新编历史剧,一今一古。两团都借力省内外一流主创团队,致力于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

漯河的两个参赛剧目实力都很强,无论是从思想内容、结构布局、情节设置、矛盾冲突、语言特色、唱词唱段还是从舞台上的戏剧张力表现来看,都是优秀的、成功的。

《豆腐谣》共分6个场次,情节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引发矛盾,主要人物出场——各个击破,调解矛盾双方——冰释前嫌,联合办厂——全村入股,走上小康路。故事完整,脉络清晰,没有旁枝斜蔓,一条线贯穿始终,结构紧凑。从舞台呈现上来看,从上而下,三个巨型大字“豆腐谣”,金黄色的字体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简约之美。美中不足的是,和大多数扶贫戏一样,该戏也有类型化、套路化倾向,个别语言和词句有标语口号化之感,略显生硬。

《郾城大捷》也分为6个场次。第一场:皇上颁旨,埋下伏笔;第二场:写诗抒怀,准备战斗;第三场:初战告捷,杨再兴出场;第四场:乘胜追击,血染小商桥;第五场:埋尸疆场,同仇敌忾;第六场:圣旨连发,《满江红》落幕。从整体上看,第一、二、五场戏是相对平静的,第三、四、六场戏是激烈的,做到了有动有静、以静衬动、张弛有度。和现代戏《豆腐谣》一开始引发矛盾、设置悬念抓取人心不同,《郾城大捷》一开始没有引发矛盾,而是做了必要的历史背景交代,为将来的大战爆发慢慢蓄势。由此可见,写现代戏和历史剧的手法是不同的,现代戏中常用的手法不一定适合历史剧,这也验证了思想内容决定形式表达、形式表达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规则。作为武打戏,其特点和亮点是武打场面,一是要有众多的武打演员,二是不能显得杂乱,必须要让观众在动感之中感受到节奏美、画面美和统一美。《郾城大捷》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专业组唯一的武打戏,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我个人认为,若以杨再兴为主人公进行故事架构,能更好地宣扬漯河本土历史文化名人。

剧目的名字是题眼,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一个响亮好记而又贴合故事的名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剧目水平的直观反映。《豆腐谣》原名《破罐脱贫记》,是个小戏,算是初稿和雏形;经过内容丰富、情节扩展后,变为中型戏,改名《双龙庄脱贫记》;后来又经过结构调整和唱词润色,最后才变为大型现代戏,定名《豆腐谣》。这个名字有文艺范儿、含蓄,又和剧情高度契合。而郾城大捷是知名的历史事件,《郾城大捷》的名字本身就很好。

戏曲之美,美在传唱。核心唱词是一部戏的精华。一部戏能够流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核心唱词。剧情可能被淡忘,但核心唱词却让人久久难忘。两部戏的唱词水平整体都很高,尤其核心唱词更出色。《豆腐谣》的核心唱词“咱为啥要入党”,如话家常,以反问句式构成排比,给人以沉浸式体验和极强的代入感,引发观众的共鸣。《郾城大捷》的核心唱词“十难忍”,易让人想起《下陈州》里的经典唱段“十保官”,工整的句式构成排比,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慷慨悲壮,配上豫剧沙河调特有的压抑低沉的唱腔,给人以震撼。

总而言之,《郾城大捷》《豆腐谣》两部参赛剧目是漯河市近年来戏曲发展的高峰之作,凝聚了众多戏曲人的心血。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愿漯河戏曲发展越来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