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28日 星期

让老年人获得更多安全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王晓景

案例:

秦阿姨,64岁,退休小学教师。三年前老伴离世后,秦阿姨一个人住在城郊的老房子里,儿女住在市中心,每周会回去看望她一到两次。

秦阿姨的女儿说,秦阿姨身体还好,除了骨质疏松和血压有点高外,没有别的毛病,每天的生活也很规律。但最近秦阿姨身体有一点儿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对生活小事则反复唠叨:“我今天心跳快得多,是不是要发病了?”“我的身份证找不到了,是不是小偷来过了?”“你来看看煤气灶是不是没有关好?”……儿女不耐烦,秦阿姨自己也很苦恼。

分析:

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心理健康标准的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心理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或心理危险的预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当人生走向老年,大部分老年人会感到自己缺乏安全感。

一是对人身安全、健康的担忧。老年人经历了亲友重病或离去后,会不由自主地将这种不幸假设到自己身上,产生对健康状况的担忧,甚至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二是对自我价值感降低的担忧。老年人的不安全感还来自记忆力的衰退和感、知觉能力的减退,总是担心自己老了不中用。同一件事反复讲,讲过的事情以为没有讲,对自己不信任,转而也对别人不信任,于是不断向人强调一件事,以获得认同感。

应对措施:

增加老人的安全感,在个人层面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正面自评现状。不安全感是主观的感受,衰老、疾病和死亡是人类生命中必然会经历的事。二是尝试新的社交。友谊能为老年人提供情绪支持,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控制感。三是保持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秩序会带来安全感。把要做的事情记在本子或日历上,既能避免遗忘,又能增强老人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家庭层面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密切家庭纽带。老人要与兄弟姐妹和子女、孙辈保持密切联系。兄弟姐妹是老人童年记忆的分享者,能够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子女和孙辈要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这是老人快乐的来源。二是改善居所环境。帮助老年人对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进行适老化设计,随时用到的物品摆在容易看到和拿到的地方;卫生间安装无障碍扶手和助浴设施;在通道处铺设防滑地垫,提高室内灯光明亮度等,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安全。

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社区层面需要做的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老龄友好社会氛围;搭建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老人的社会参与感;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作用,广泛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服务;将信息智能化惠及老人,切实解决老年人遇到的困难,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安全感。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