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挑灯夜战,伏案苦读,放飞理想……高考拼搏的日日夜夜,有父母、师长的殷切期盼,有同窗好友的携手奋斗,有梦想将要实现的喜悦。在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里,发生过哪些让你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故事?时逢高考,我们组织、编发了这组稿件,这里有对奋斗青春的追忆,有父母目送孩子进考场的激动心情,有老师对学生的深切祝福,有社会各界对考生的关爱……让我们回望星辰大海的征途,并祝愿每一个为了梦想披荆斩棘、努力奔跑的考生都能心想事成!
亲历1977年高考
■魏增瑞
1977年的高考是提前两个月突然发布的消息。由于此前十年没有高考,考生很多。当时我没有老师辅导,也没有参考资料,复习了两个月后,就像刚刚训练的新兵一下子投入到战场,对战争输赢完全没有把握。
第一场语文考试还算顺利,但下午的数学考试却像当头一棒把多数考生都给打蒙了:数学试题没有难易梯度,第一题就是综合性很强的计算题,整体比较难。数学考试失利后,许多人幻想第二天会有转机,但第二天上午的理化考试又粉碎了多数考生的梦,因为物理和化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农村考生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那天中午,我和几位同时参加高考的朋友都默默无语,沮丧的心情毫无遮拦地写在脸上,失望的气氛笼罩着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
突然,不知谁冒出一句:“不考了,回家!”年轻人容易冲动,于是,大伙儿便附和着要一块回家去,颇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英雄气概”。
走到街上,觉得后边有人轻轻拉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杨少华。
我和少华都在机械厂做临时工,同一年高中毕业,年龄相仿,为人都老实木讷,故而成了好朋友,并且那一年我和他都参加了高考。
少华把我拉到一边,悄悄说:“不能回家呀。”
“没有希望了,考下去还有啥意思?”我固执地说。
“没考完,谁知道自己行不行?再说,咱们没考完就回家,人家不笑话吗?”少华说。
这话说得有道理,我一犹豫,就被他拉进了临街的饭馆里。“咱先吃饭,下午一定要考。”少华斩钉截铁的话语令我不由冷静下来。
吃了饭,我们又按时回到考场。看我俩回来,其他几个人也都回来了,认真答完最后一张试卷。
当年我考上了大学,少华却落榜了。几年前,我又见到了他。他的头发、胡子有些花白,如同一棵大树由春天到了秋天,叶子由翠绿过渡到浅黄。
我们又回忆起那次高考,感触颇深。
我不知道,那一次高考杨少华如果不拉我的衣角,现在的我会是什么结局。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那次被轻轻拉动了衣角,使我坚持到了最后,从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更是饱满而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