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18日 星期

小院酱香


■特约撰稿人 王 剑

朋友回乡下探亲,给我捎回一瓶老面酱。我打开瓶盖,俯身一闻,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我恍若又回到了40年前的村庄。

在我的山村老家,咸菜和面酱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菜品,是乡亲们久食不厌的佳肴。老家人把做酱不叫“做酱”,而叫“晒酱”。每年一入伏,就是晒酱的好时节,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渐渐成为一种乡间风俗。如果谁家耽误了,没晒面酱,那么这一年他家的日子就会少了很多滋味。

晒面酱,很讲究程序,丝毫马虎不得。先是要做酱糕。小麦面粉加适量半滚水拌匀,用力揉成筋道的面团,切成馍剂儿,上笼蒸。乡间蒸酱糕多用土灶台的大火蒸。因为是“死面”,不放“渣头”,不放苏打粉和碱面,因此要尽量多蒸一会儿。大约得半个时辰,当馍香味随着蒸汽四处弥漫时,说明酱糕快蒸熟了。接下来是“捂”。蒸的间隙,先准备一个干净的大肚瓦罐,罐底铺一层柿叶。酱糕一蒸熟,要趁热摁进瓦罐里,挤得密密实实、满满当当,上面再盖一层厚厚的柿叶。用塑料布扎好罐口,糊上黄泥,放进麦糠堆里,“捂”半个月。最后一个程序是“晒”。半个月捂期一到,撬开黄泥,小心地剔去柿叶,发现酱糕已经在密闭的高温里软化成了糊状的酱泥。把酱泥倒进一个广口的瓷盆里,用筷子朝一个方向匀速搅动。随着搅动,酱泥就变得越来越细。加足量的食盐,再次搅动,酱味就出来了。千万别小看了盐,盐是酱之魂。如果省了盐,那就坏了酱。这时候,轮到太阳出场了。三伏天的日头“毒”,正是晒酱的好天气。为了避免进入蚊蝇,就用纱罩蒙住盆口。太阳底下晒一会儿,就要用筷子搅动一次。如此循环往复,晒够一个月。酱泥吸足太阳的灵气,储蓄足够的能量,颜色就慢慢变成暗红,而香味日渐浓郁。把晒好的面酱装进坛子里,放在阴凉通风处,这将是农家一年生活的底气。

与老面酱比,酱豆在农村算是奢侈品。煮熟的黄豆,趁热滚上面粉,摊在竹制的笸箩里用麦草盖好,先捂上十天半月。等到豆子一出醭儿,就可以了。剔去丝状的绿毛,放进广口的瓷盆里。再切两三个大西瓜,把瓜瓤捣碎掺进发酵好的黄豆里搅匀,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晒一会儿搅拌几下,直到酱豆变成赤红色。

在我们老家,晒面酱水平是衡量一个媳妇是否能干的重要标志。谁家的面酱晒得好,说明谁家的女人贤惠,大家看她的眼神里就会多出敬重。我的母亲是晒酱好手,在村里经常受到别人的尊重。那时候,我们家人口多,每年都要晒两三坛面酱,这个任务都由母亲一人完成。晒面酱的程序很烦琐,母亲却做得一丝不苟。每每忙完,母亲便摘下身上的围裙,长舒一口气。她两颊挂着红云,鬓角淌着汗珠,有一种劳作之后的幸福感。

俗话说:“穷人一坛酱。”物资匮乏的岁月里,农民生活十分寡淡,家家户户的一日三餐都要靠面酱来调味。面酱通常的吃法是,炒菜时先往锅里滴几滴油,然后放入一筷子头面酱,只听“刺啦”一声,香味就被炝出来了。再倒入待炒的蔬菜,如土豆、南瓜丝、萝卜等,“噼里啪啦”一番忙活,菜就炒好了。最令我难忘的是炒素饺子馅儿——面酱炝锅,加葱姜蒜末儿,放入红白萝卜、细粉条切丁烩炒,味道特别鲜美。酱豆的吃法很简单,用植物油炝葱花儿和辣椒丁,再放入酱豆“熟”一下。热蒸馍刚一出笼,趁热夹一筷子头熟酱豆裹着吃,真香!

在我看来,酱香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不仅因为它里面有太阳的味道、时光的味道,还因为它浸润着家乡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与母爱、乡愁混杂在一起,早已融入我的血液,成了一种难以更改的味蕾记忆,每有触动,记忆之弦便会发出强烈的回响,告诉我什么是旧情难舍,什么是心绪难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