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鹤琦
“工作人员事无巨细,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替我们考虑到了,太让人感动了!”日前,漯河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的王晓打电话咨询非冷链进口食品原料是否需要通过豫冷链追溯系统报备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立即请教市直相关部门并及时给予回复。“平时企业没要求,区里的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申请专利;就连企业年报,区里的工作人员也会帮上一把。”王晓说。
经开区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责主业的功能区,企业是经开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经开区相关部门既当好威严的“执法者”,又努力做好企业的“知心人”,推出一系列有智慧、有温度、有深度的举措,在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监管质量等方面成效显著,企业获得感满满。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做到了“检查事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检查”“所有检查有计划,计划之外无检查”。
推行“双随机+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依照“漯河市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实力、企业违法违规风险、监管事项风险等多项指标,自动进行企业信用分类,依据系统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重点监管。
全面推动企业信用分类结果共享共用。在企业红黑名单的制订、优秀企业评选、市长质量奖评选、银行贷款、招投标等工作中,均将企业信用分类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失信企业将被限制评先评优和享受优惠扶持政策,倒逼企业更加诚信守法,成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处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时,将企业信用等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信用高的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减轻或免于处罚。企业在办理业务时,信用高的企业在主要申报资料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先行受理,提高服务效能。
对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建立微信群,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等开展零见面服务。
俯首甘当“店小二”,激发市场新活力。如今的经开区,已实现了抽查事项全覆盖、监管部门全覆盖,有效减少了对监管对象正常经营的干扰,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任性执法,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信用贷”“暖企行动”等系列政策或活动,让守法企业享受到诚信红利,企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
目前,经开区有市场主体近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4家,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