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军亚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厕所革命”不仅关系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还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充分借鉴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城市农村治污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内涵,全力补齐农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将“厕所革命”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建设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水冲式厕所+污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站+区域生态湿地”的解决方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多规合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区域开发建设计划等,委托编制《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5)。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创新采取EPC+O(设计施工运营)模式,一次性完成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招投标工作。工程总投资3.94亿元,涉及辖区近20个行政村,建设内容涵盖污水管网铺设、道路提升改造、游园广场建设等。
以人为本,加大户厕改造力度。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的问题。在施工方面,村庄主污水管网由EPC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小巷污水管网及户厕改造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由镇、村两级发动群众全程参与村庄建设;在污水处理方面,采取灵活处理模式,保障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一级B以上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一张网”正在逐步形成。
建管并举,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政府监管,把控工程质量。污水处理站、主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由EPC设计单位统一设计,并由专业监理公司现场监督;对于小巷污水管网及厕所改造,设计单位统一制定标准,区、镇、村组织联合督导组开展日常监督。引导群众参与,做到建管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动农村工匠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盘活废弃土地,保障长效运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持续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对各村整理出来的土地进行奖补,并将其作为村集体资产注入漯河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每年获得的固定收益用于污水处理站和村庄的后期绿化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