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7月20日 星期

我的祖父效信趁


■周桂梅

今年清明节前夕,婆家姑姑效英丽打来电话说:“桂梅,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清明节我和你姑父有事情回不去,你一定要去县烈士陵园祭拜一下你的祖父。如果小辈们在家,请一定也让他们去祭拜一下、听一听他的故事,让他们铭记那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姑姑的这一番嘱托,让我不由得回想起2004年的那个清明节。

2004年的清明节前夕,在郑州工作的姑姑效英丽提前和姑父一起赶回了老家上澧村,当晚,全家人商议清明节如何祭拜抗日英雄效信趁的事宜。闲暇时,我听姑姑含着眼泪讲述了她父亲、我的祖父效信趁的英勇抗战往事!

效信趁,小名润卿,学名展,字信趁,1912年出生在舞阳县魏庄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效坦斋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是舞阳的知名人士。效信趁幼年时受父亲的影响,刻苦学习,苦练书法,七岁时随父迁到上澧村。上完小学后,他考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两年后跳级考入开封高中。

1932年秋,效信趁高中毕业,被北平大学法律系录取。进入北大后,他努力学习,想学成后用法律武器维护正义。但是,日寇已侵占了东三省,校园里也安放不了一张安静的课桌。毕业时,校方决定保送他出国深造,等学成归来后再报效祖国。

不曾想,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效信趁觉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应当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于是,他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舞阳。回到家乡后,他积极联络从各地回到舞阳的进步大学生,组织成立了“舞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中共舞阳县委建立后,效信趁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为党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1939年6月,经县委书记胡田希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成了抗日的骨干力量。

为了保密起见,加上他的家庭在当地比较特殊,他平时只与县委书记保持特别关系,不参加支部活动,县委书记也没有向党小组公开他的党员身份,只让他做地下工作,所以他的党员身份外人并不知晓。

效信趁加入地下党以后,守口如瓶,从未对父母和妻子提起过此事,他还叮嘱父亲和伯父不要欺压佃户和长工。

竹沟惨案发生后,河南省委委员、豫南地委书记张旺午从根据地到达舞阳,组织豫南、豫中等地党员撤退。效信趁以北舞渡区长的身份对他们暗中加以保护,帮他们顺利撤退。1941年春,形势进一步恶化,效信趁先后担任了国民党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即保长训练所)教育长、舞阳县中校长等职务。他以合法身份聘请共产党员胡赞虞(后又改名张平)、陈海滨任教育员,并暗中保护他们。

1944年,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前夕,效信趁发动进步青年学生组织起一支四五十人的政治工作队,深入农村,召开群众会议,利用写标语、出墙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4月,日军渡过黄河,继续西犯。效信趁主动联系地方进步人士张茨山等,把地方上的分散枪支集中起来。随后,国民党三十一集团军组织了抗日武装方(城)宝(丰)动员区抗日游击纵队。效信趁任第三支队支队长。

1944年5月10日,日军侵占舞阳后,效信趁带领抗日游击纵队立即转入武装抗日斗争,后游击纵队发展到800多人,拥有600多支枪,主要活动在舞钢西南山区一带。他们长期与鬼子周旋,暗中在新四军五师的支持下英勇抗战。这一时期,效信趁因不接受国民政府的控制,所以西面受驻方城的国民党六十八军围攻,南面受国民党舞阳县政府、县保安团夹击,但他仍坚持在舞阳、方城、叶县三县交界处一带,以刘沟为中心积极进行游击活动,直接牵制在舞阳县城、朱兰店、栗林铺及叶县辛店等据点的日伪军。

效信趁的这些举动引起国民政府极大不满,但他们没有足够的证据缉拿他。日军入侵舞阳后,派了几个伪军头目在保和一带查找抗日游击队的下落。在汉奸的指引下,日军很快带领200多人重重包围了效信趁的老家魏庄村,其父亲效坦斋、兄长效风、侄女女婿张树森被抓。

为了利用效坦斋,日本人让维持会会长说服效坦斋给儿子写信,劝其带领队伍归顺皇军,并许诺让其升官发财,遭到效坦斋拒绝。1944年7月28日,日本人将效坦斋拉到县城西关门外吊桥附近活埋。后来,効风和张树森被取保释放,效信趁将一家老小接到老寨山一带躲藏。

1944年年底至1945年年初,日军采取大合围大包剿战术,企图一举消灭这一地区所有抗日武装力量。1945年元月6日凌晨,日军纠集驻舞阳县城、朱兰店附近各据点和叶县常柏庄、辛店等地兵力500余人,兵分4路,同时向舞阳南部的地方武装发动进攻。

游击纵队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让部队护送群众及家属撤离,躲到深山茂密的丛林里。他们一边撤离,一边与追赶过来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效信趁的三个子女刚刚隐蔽好,9岁的女儿效英丽就被日军的刺刀刺中后背。危急关头,亏得董仲衡的妻子董汝敏极力相救,她才得以逃生。而董汝敏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此次战斗中,方宝动员区第二纵队牺牲了董汝敏等16个队员。效英丽的后背上至今还留着一条伤疤。

不久,效信趁支队正式被改编为豫中游击兵团叶舞支队。改编后队员们士气大增,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游击兵团主力部队紧密配合,奋力作战,先后参加了攻打鹁鸽楼日军哨所、庙街伏击战、营街围歼战、攻打神沟庙等战斗,在地方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45年4月5日,效信趁带着200余人到达遂平的嵖岈山焦子沟、万庄,受到新四军五师参谋长刘少卿、兵团政治部主任冷新华及挺进二团团长林国平等的热烈欢迎。随后,效信趁妻儿老小也一同到来,新四军热烈欢迎的场面在效信趁子女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一个月的军事训练,效信趁支队被编为新四军五师河南挺进兵团叶舞支队,效信趁为支队长。改编后,部队马上要北上,效信趁只好把妻儿老小送回老家。效信趁告诉妻子他要离开李香楼,北上抗日,然后去延安学习。他给妻子和孩子留下的是骑着一匹马和两个警卫员一起消失在官道上的背影。

临走时,效信趁对妻子交代了一番话,他说:“他这一走,不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决不归还,到那时咱们一家再团圆。现在咱们儿女双全,我已了无牵挂,家庭的重担全靠你了。”

据姑姑效英丽回忆,1948年舞阳解放时,一大批官兵路过此地。母亲杨氏手中抱着一双圆口布鞋在路边询问“叶舞支队效信趁”的下落,但他们听到后都摇头说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母亲杨氏几年间没有打探到任何关于儿子的消息,终日以泪洗面,把双眼哭瞎了。全家人天天盼、夜夜盼,几十年过去了,盼来的却是他牺牲的消息。

姑姑效英丽从舞阳党史资料中获悉,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以受降为名,调集军队对豫中、豫西、豫南的八路军形成包围。根据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1月初,效信趁随部队南下桐柏,与新四军五师等会师。1946年6月,效信趁参加了中原突围,随部队转战于鄂西北地区。同年9月,在湖北保康地区的一次战斗中,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突围时,效信趁英勇牺牲,时年34岁。

2004年6月,姑姑接到一个重要通知说,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效信趁为革命烈士。

这就是我的祖父效信趁的故事。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