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丁
下午,我正在县城一小区砌砖,媳妇打来电话说:“今儿八月十五哩,早点儿回来,好把咱娘接回来!”我赶紧请了假,骑上电车一路飞奔回家。
我和媳妇结婚30多年了,就这么平淡地过着。但在她面前,我是直不起腰的,为啥?有亏欠啊!
当初,俺娘给媒人承诺:“只管给闺女说,俺就是砸锅卖铁也给媳妇盖三间瓦房。等她生了孩子,满月就分家,不让新媳妇担一分钱外债!”这些都是通过媒人、长辈等定下的。但因为特殊情况,我们仓促地在老院西耳房结了婚,婚后许多年,俺娘再没说过给盖房、分家的事。但我媳妇心中一直没忘俺娘当初的承诺,于是她们婆媳争吵成了常态。我夹在中间实在难熬,就选择出去打工,眼不见心不烦。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中间的家长里短按下不提。儿子四岁的时候,岳母资助了我们两万块钱,加上我出去打工积攒的两三万块钱,我和媳妇终于盖起了三间瓦房。分家那天晚上,媳妇对我说:“咱终于有房子了!咱娘开始说给咱盖房子,到现在也没有盖。现在你那俩弟弟都大了,要不是咱娘帮助,咱还得和他们一个锅里捞稀稠。以后得对咱娘好!”我满口答应,却不知道她说的是哪个娘。
儿子要结婚了。婚礼前一天晚上,我和媳妇商量,让俺娘也来参加孙子的婚礼,但媳妇立马反对说:“喊她干啥?她给咱家做了啥贡献?娶我的时候说盖三间瓦房,到现在20多年了,还是啥都没有!”这是个短处,说不得嘴,我只能向墙侧卧,独自哀叹。
又是几年过去,我在外面打工,能不回家就不回家,为的就是少生气。
飞奔到家,媳妇端出一碗面条让我吃。吃着面条,我看着柜子里的月饼和红枣莲子粥、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就问这是给谁的。她说:“那是让咱娘吃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仍是不知道她说的是哪个娘,也没敢多问。
吃完晚饭,媳妇说:“走吧!接咱娘去。”老婆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跟。走了一阵,我迷糊了:岳母家要向东,但她咋往村北走?
两间小瓦房里,昏黄的灯光照在正刷锅的娘身上,媳妇进门就喊:“娘,俺是过来接您的,从今天开始,您和俺一块吃住!”娘开始擦眼泪。
“今天上午乡里开会了,表彰请父母回家的典型,冬花因为把公婆照顾得好,得了个奖牌不说,还在戏台子上发言了,神气哩很……”晚上睡觉时,媳妇在我枕边絮絮地说。“咱孩儿现在也结婚了,我也体会到了养孩儿、给孩儿办事的不易。再说,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也得跟上文明的步伐不是?”我听了心里直乐。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说:“你以前睡觉不打呼噜,昨晚上却打得山响,咋睡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