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月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杨 旭
从1991年8月起,郜月华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近30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郜月华用爱心和耐心呵护孩子成长,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郜月华是召陵区召陵镇一中的语文教师。多年来,她不断研究教学理论,积累教学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她注重分析解题思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的时间过得太快了!”这是下课铃响起时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
郜月华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学困生,郜月华知道他们的内心敏感,便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加以鼓励。“转化学困生最需要耐心,同时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她说。
教育家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句话道出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养成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中之重。为此,郜月华为学生筛选阅读书目,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他们摘抄其中的佳句作为写作素材。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在全校名列前茅。
在郜月华看来,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为人师表。当她鼓舞学生努力拼搏时,自己首先做到了忘我工作;当她号召学生积极劳动时,自己不会只在一旁指手画脚,而是和学生一起劳动;当她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时,自己也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有一次我表扬一名学生勤奋努力,他笑着说是跟我学的。这句话让我感到无比自豪,也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郜月华说。
对于班级管理,郜月华也有一套办法。她通过设立“纪律星”“卫生星”“礼貌星”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定期举办“好习惯伴我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
郜月华先后被评为召陵区优秀班主任、召陵区优秀教师和漯河市优秀班主任。她撰写的论文《如何营造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获得市级一等奖,讲授的优质课《口技》也荣获市级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采访中,郜月华告诉记者这是她追求的境界。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因此她不能怠慢,也不敢怠慢。不知多少个宁静的夜晚,郜月华仍在完善教学计划。在她心中,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就是支持她前进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