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在古人的生活中,立秋则变幻成了多姿多彩的仪式与活动。早在周朝,立秋就已经成为当时宫廷颇为重视的节日。每逢那天,天子就会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到了汉唐时期,仍然延续了此传统。宋朝时,立秋的仪式开始增添了新的趣味,当时的宫内会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而民间的男女则都会戴楸叶,以应时序。到了清代,人们会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来和夏日所称的重量相比,看体重有无肥瘦。
秋来寓意着清爽,寓意着丰收,也寓意着忙碌。立秋的到来让人们拉开了秋忙的序幕,如“秋忙会”是古时人们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京广杂货市等。大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忙时的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妇女、老人以及十来岁的小孩都会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最后用大车拉回家。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就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秋忙虽劳累,但娱乐也必不可少。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来岁的孩子在田间玩耍。他们会把嫩苞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苞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火,再用苞谷的顶花作为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苞谷穗就被烧熟了,丰硕的苞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和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变成了香甜可口的柿子。一时间,秋田里的生活乐趣无穷,如画如梦。
《庄稼忙》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