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吴继红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和凤仙花有关的诗句就是“对烛夜捣凤仙花”。
我们这里管凤仙花叫“小桃红”。它特别好养活。不管谁家出了苗,我们挖上几棵,随便往空地上或者花盆里一摁就能成活,乡下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这儿一抹绯红,那儿一抹淡紫,间或夹杂一抹莹白和浅黄,虽算不得千娇百媚,但别有一番风韵。
夏季正是凤仙花开得最盛的时候。特别是七夕前后,更是用凤仙花染指甲的好时候。夜色如水的夜晚,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我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或者葡萄架下,洗干净了手,用捣碎了的白矾或食盐把凤仙花的花瓣揉均匀,把花瓣敷到手指甲上,用梅豆叶子包上,用棉线缠紧。第二天一大早,解开棉线,十个指甲殷红一片,煞是美丽。
我们把摘凤仙花叫“捉小桃红”。傍晚放学后,几个女孩子一起相约去“捉”小桃红。我们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一边飞快地采着花瓣,惹得爱花的主人禁不住笑着提醒:“只摘花瓣就行,别只顾说话把枝给拽断了,小心结不出种子,明年没有小桃红给你们……”谁会舍得呢?若是真的拽断了,那宝葫芦一样的种子就不能被我们像子弹一样弹射出去了,我们就又少了一个好玩的小把戏。
用梅豆叶子包指甲最好,麻叶子次之。摘麻叶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摘麻叶子,一边寻麻蒴吃。麻蒴正嫩时,剥掉碧色的外皮,白生生的麻籽香甜可口。我最喜欢站在梅豆架下,看紫红色的梅豆花灿灿地开着,一个个小手指一样的梅豆角挂于枝头。晚风吹过,可不正是“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吗?
我小时候总嫌包了小桃红睡觉放不开手脚、受束缚,偏我姥姥乐此不疲,总说女孩子“千打扮万打扮,不染指甲不好看”。每年我去她家里消夏,晚上她总要给我包指甲。特别是七夕节的晚上,更是雷打不动。她说七夕是乞巧的日子,女孩子在这晚包了手指甲就会变得心灵手巧。长大后,偶然一次从书上读到元代诗人杨维帧写凤仙花的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顿时觉得妙不可言。试想,翠袖中拢着十根纤纤玉指,指尖偏偏又点缀着相思豆一般耀眼的嫣红,这是何等让人心醉的一幅画面。有着这样一双玉手的女孩子又该是何等的倾国倾城?这时候才觉得,坐在姥姥家梅豆架下一边听她给我讲故事,一边看她给我染手指甲的情景,竟然成了童年里最美的一幅画面。
可惜,姥姥已故去多年,梅豆架也无处寻觅。城里的美甲店遍地开花,种类繁多的指甲颜色和花型让女孩子们趋之若鹜,每个女孩子的指尖随时随地都能姹紫嫣红。我也曾尝试做过很多次美甲,但到底还是喜欢用凤仙花染。这凤仙花低调朴素,带着些没见过世面的淳朴与羞怯,还有些艳艳的、红红的俗气,恰如一个朴素的老式女子,穿着斜襟立领盘扣的衣,敛了眉眼,惴惴地站在你面前。
真怀念那盛开在指尖的凤仙花和包上凤仙花后小心翼翼睡觉、手脚都不敢乱动的童年岁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