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8月20日 星期

旅行亦是修行
——读《文化苦旅》有感

■谢雨桐

“花瓶被扇子敲开罅隙,马鞭草正在瓶中萎蔫,这一击仅只是轻轻触及,无声无息,没有人听见。”与《文化苦旅》的不期而遇,仿佛一场遥远的梦,梦中的我翻山越岭、穿越千年,只为一场文化的修行。

一阵从大西北吹来的风,穿过了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停至境外南洋的叠叠坟冢。文化之苦,在于创造,而问寻文化创造之路,必是苦旅。现代文明的足迹从哪里开始?作者从自身出发开始探寻,从本国国情、山川河流开始探寻,放眼世界文明,最后回归近代文明的创造者身上,如此高屋建瓴,令人眼界顿开。余秋雨是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那些隐于山川河流的前人踪迹、流传于千家万户的盛世传奇,被他娓娓道来。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被浓缩在四方天地,一字一句,是旅行的脚印,深浅不一;一章一节,是踉跄的路程,弯曲绵长。

余秋雨在书中写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愿,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文化的旅程本就是苦、是涩,是思想上的跌宕,是对文化无休止的追思和探索。不管是雕梁画栋,还是高楼殿宇,最终都要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然而,千年的文化积淀总会留下些什么,那是对曾经文明的见证,更是对世人的警醒,提醒我们守住民族的根,不要再让愚昧和无知毁掉这些宝贵的财富,不要再让战火与硝烟隔断文明的过去与将来。

合上书,千年光阴从指间溜走,徒留一声历史的叹息。做一个文化路上的苦行僧有何不可?那一道道文脉还藏在泥土中、掩埋在废墟里。只有一直走在路上,不断追寻探索,才能摆脱局限,让思想在一次次文化的碰撞中逐渐成熟,让文明在新时代中得以传承与延续。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