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 王晓景
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边经历着身体快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变化,一边在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中纠结迷茫;家长们一边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惊喜,一边为孩子的厌学、网络成瘾、早恋等问题感到困扰。这个时期,青少年应对自我确立“同一性”,以健康地成长、良好地适应社会,进而实现自身价值。
自我同一性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关于“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及“我如何适应社会要求”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个体层面:青少年要结合自身实际,培养积极健康并真心喜欢的兴趣爱好,既有助于缓解压力,激发快乐情绪,又有助于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形成同辈群体间的亲密关系。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因为青少年身体器官功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比较容易躁动,所以需要多运动,让青春期所特有的冲动、热忱、激情找到安放的场所。有条件的话可利用假期多出去旅行,或者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做志愿者、义工等,尝试寻找独立探索和融合自我的机会,增强“我能”“我可以”的自主感体验。
家庭层面: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建立相互支持、关心、自由表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平等对话,相信孩子的自我发展能力,给予其更多自主权。避免将自己的标准和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导致孩子忽视自身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因而逃避或推迟对自我的探索。理解孩子,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有一些看似“荒唐”的嬉笑行为,使他们轻松顺利进入自我探索阶段。
学校层面: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青少年在学校集体获得“一体感”非常重要。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修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学校归属感,同时鼓励其学习创立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让同辈群体有时间深入交流,争相效仿更优秀的伙伴,促进他们社会能力的发展。
社会层面:社会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值得他们尊重的主流文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层面宣传各战线的优秀模范人物,使青少年有良好的成人模型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