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市三院提供
■本报记者 刘彩霞
见习记者 潘潇添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多年来,市三院重症医学科肩负对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监护、抢救、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维护的重任,发挥专科优势,促进学科发展,竭尽全力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仁心显担当 仁术展实力
市三院重症医学科2005年成立以来,逐步发展壮大,拥有各种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该科主要收治大型复杂手术后的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呼吸支持和辅助呼吸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复合创伤的患者等。同时,随着科室的快速发展,重症监护病房诊疗系统逐渐完善,呼吸科、急诊科、肾内科、神经外科、麻醉与危重症科医护人员共同组建了医疗队伍。他们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利用先进的诊疗设备,不断提升重型颅脑损伤、严重中毒、休克、呼吸衰竭、脓毒症、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今年7月份,一位90岁的老人突然昏迷并抽搐,被紧急送往市三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抢救。经检查发现,这位老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面对危急情况,该科医生快速制订急救措施,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的方式帮助患者呼吸,同时与神经内科、心内科医生合作,共同对患者进行抢救。最终,老人脱离生命危险。
“随时备战、随时抢救、随时加班。这是该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所有人都拼尽全力抢救患者,只要能将患者抢救过来,我们的辛苦就值得。”该科主任周瑞琴说,她和同事一起不断学习重症医学知识,研究先进的急危重症治疗技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2017年,该科成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诊治联盟单位、河南省CRRT联盟成员单位。该科先后获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学习新技术 用心待患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三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了有创与无创通气序贯治疗技术、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技术等。同时,该科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重症医护团队,所有医护人员均持有专科培训上岗证,治疗、操作过程规范。该科医生先后到北京朝阳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市三院重症医学科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及业务学习,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抢救技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网络培训、视频学习及线上学术交流会;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级、国家级学术交流会,进一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与其他科室的患者明显的不同是无家属陪护,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和护理工作都由护士完成。病房内,医护人员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随时为患者提供细致耐心的专业护理服务。病房外,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帮助家属树立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心理及情感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正是因为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该科每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认真细致。每天交接班时,该科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生与医生、护士与护士、医生与护士三种模式交接,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了然于心,实现对患者的密切监护、精准治疗。该科还建立多学科联合查房会诊制度,充分听取不同专业医生的治疗意见,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谈及科室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周瑞琴说,该科在继续引进人才的同时,将进一步开展机械通气呼吸力学方面的研究,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重症超声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不断寻求突破,用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