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刘兵,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他是全国肛肠学科知名专家、首批河南省肛肠学科名专家、市肛肠学科带头人,也是河南省肛肠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河南分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市国家重点专科肛肠专科联盟协会会长、市肛肠学会会长、市肛肠病研究所所长。刘兵曾在上海长海医院、天津市滨江医院、沈阳市肛肠医院、南京市中医院进修。他擅长运用微创、腹腔镜、结肠镜、TEO镜等技术诊断和治疗各类肛肠疾病。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包括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大肠息肉按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等。大肠息肉虽然是良性的,但其中一部分也有恶变的倾向。相关研究表明,腺瘤性息肉有恶变潜能,其癌变机会与息肉大小关系密切,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癌变概率大大增加。大肠息肉发生原因与环境、饮食、遗传、慢性溃疡性肠炎等有关。
“大肠息肉并不可怕。早期发现和切除息肉,能够有效降低肠癌发生率。”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刘兵说。
如何及早发现大肠息肉呢?刘兵介绍,小的息肉没有症状,患者往往通过肠镜检查才能发现;如果患有较大的息肉,患者会出现脓血便甚至乏力、腹痛、腹胀等症状,多被误诊为结肠炎或痔疮进行治疗。“目前,结肠镜是诊断大肠息肉的有效办法,诊断正确率可达98%。有上述症状的人尤其是有结肠息肉或大肠癌家族史者,应尽早做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刘兵提醒。
“如果发现患有大肠息肉,均应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刘兵说,儿童期的带蒂息肉有自愈的可能,若息肉较大,有便血、腹痛等症状者宜在内镜下摘除。大肠腺瘤性息肉有癌变可能,因此,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尽早治疗。
市中医院肛肠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成立了全市首家肠息肉门诊,已对2300余例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及早癌患者成功进行了镜下氩气刀电凝切除术、高频电圈套切除术等。同时,该院在采用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和预防大肠息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十味消瘤丸对大肠息肉的预防以及术后息肉的复发等有一定的疗效。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