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亮
源汇区问十乡问十村的得名,相传与孔子有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有二。
一天,孔子带领弟子子路、颜回等周游列国,宣讲其政治主张。他们来到现源汇区大刘镇西10公里的一处村落附近时,有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孔子师徒走到这里,就是找不到渡口。没有渡口怎么过河呢?孔子看到不少民夫在疏通河道,就派子路去询问渡口的位置。民夫看孔子师徒文绉绉的,便询问他们的来历,得知是孔子时,都肃然其敬。
孔子辞别民夫,带着弟子们继续前行,这时一位乡间秀才挑着两筐泥迎面走来。孔子慌忙朝路边躲避,可是,他往左边躲,乡间秀才往左边走;他往右边躲,乡间秀才就往右边走,像是有意和他作对似的。民夫们见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想看个结果。这时,乡间秀才放下肩挑的泥筐,说:“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孔子感觉秀才有考考自己的意思,又看看河两岸围拢过来的民夫,心中有了应对之法,随口说:“两岸夫子笑颜回。”民夫们听罢,齐声叫好。乡间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赶忙上前施礼:“学生冒犯先生,请先生恕罪!”孔子还礼后,对弟子们说:“此处人杰地灵,乃风水宝地也。不如在此地住上几天,拜访名人贤士,切磋学问。”于是他们便在此村住下来,访名人、拜贤士,探讨学问,交流讲学。
孔子及学生在村里住了几天,学到不少知识,这里淳朴的民风也深深影响了他们。同时,村民们对孔子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态度也非常钦佩。孔子和弟子们走后,村民们便把孔子遣子路问路的地方叫“孔子问津处”,此村因此得名“问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