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星期

站在黄河边


■特约撰稿人 朱红蕾

王之涣在写下《凉州词》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他所提到的黄河会为世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黄河的源头就在他这首诗里的凉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这首诗像是一方偌大的镜子挂在西部边陲,照得见过去的黄河,也照得见今天的黄河,更照得见风情万种的大漠风光。

他在诗里写到了奔流不息的黄河、悠然自得的白云、颇具特色的羌笛、随处可见的杨柳、翻越不过玉门关的春风……这可以说是一幅画,也可以说是藏在一幅画里的记忆。我对西部所有的幻想,都是他用这首诗为我营造出来的。

走进西部看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兰州站立的地方,恰好是西游的必经之地。兰州地处西部腹地,藏得很深的样子,去嘉峪关、敦煌莫高窟都得从这里经过。这里是西部美景里最生动的部分。

踏进兰州,靠近黄河,我最先感受到的是黄河的风情。蜿蜒前行的黄河一路奔涌,风尘仆仆。蓝天下的一组雕像引人注目——雕像中的小男孩和黄河母亲拥抱在一起。我们对黄河的想象也是所有关于母亲的想象。十月怀胎,我们从母体中游离出来,就投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生命的开始,就这样和水密不可分。

放眼远望,身边的黄河和我所在的豫中平原的黄河没有什么不同,像天底下的每一位母亲,都同怀无私、仁爱之心。那起伏的河水告诉我,我们踏进的是同一条河流,有着同样的母爱、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孕育。看着母亲河奔涌而过,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河在心中,重比千斤”的含义。

城市因水而灵动,应运而生的桥便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道风景,黄河第一座意义上的桥梁就在这里。中山桥有着百余年的历史,桥西两公里就是黄河母亲的雕像。我站在中山桥上,望着远方深情的河水,深感人类在永不重复的历史长河里如同沧海一粟。这古老的话题在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中到底要流向何处呢?而我们每一个人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信念、怎样的拼搏、怎样的结局去应对当下的生活?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不愿错过博大精深的博物馆。一个城市的历史厚度往往从文物里来,它们是城市的另一种语言,是城市的另类名片。这些文物沉睡着,给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几丝凝重。它们书写着城市的古风神韵,讲述着城市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它们把历史藏于地下,像是一个个哑谜,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完整性;它们期待着一场场相遇,期待着刷新人类的文明史,并由此生出一些新的故事。有时候它们集体出现,气势磅礴,呈现出来的智慧令人称奇——它们让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得以重现,甚至足够让历史鲜活、红润,成为我们吟诵的一部分。兰州市博物馆虽然地处繁华,但因为白衣寺塔的陪衬而显得清静自在,满目的雕梁画栋透着古朴坚实的美。朱门轻启,开放的是珍贵的记忆。

兰州是我西行之旅的第一个段落。我一直渴望在古长城遗址上、在敦煌莫高窟上、在牛羊满山的草原上、在沙丘的美丽曲线上留下足迹。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有缘继续探寻那些已经终结的时代艺术,并得以沐浴现世艺术和大自然的光华。

是的,我要一次又一次跋涉岁月的河流并试图混迹于历史的洪流中,看历史恩泽人类。在我心中,那些岁月汇聚而成的历史长河依然是当初的那条河流,我们期待彼此的遇见。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条河流。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