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峰
我的故乡在农村,儿时最爱过年。因为我们不仅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美食,还可以在元宵节肆无忌惮地观花灯、闹元宵。
那是20世纪70年代,尽管农村并不富裕,但每到农历正月十五前,家家户户门前就会挂起形态各异的花灯,有小狗灯、公鸡灯、小白兔灯……我们更是高兴得满街跑,挨家挨户地观看。
其实,最令我们兴奋的还不是这些。到了晚上,最热闹的是镇中心广场的花灯会,那里才是真正的灯的海洋。说闹花灯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在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百姓会蜂拥而至,将并不宽敞的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嬉笑声和着那五彩缤纷的花灯,将浓浓的夜色衬托得光彩夺目。
祖母是最爱热闹的人,也是最钟爱花灯的人。当天下午,祖母早早就做好了晚饭,吃完后蹬着三轮车载上我们一路飞奔,生怕晚了看不见似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灯会,是我一直在一个大狮子灯旁流连忘返,摸摸这、摸摸那,祖母却和小胖他们到别的地方观看了。等到祖母气喘吁吁地回头来寻找我时,我还在贪婪地看灯呢!祖母对着我好一顿训斥,我再也不敢大意了。
再后来,祖母越来越老。我上初中时,祖母摔了一跤,不会走路了,说话也含糊不清。记得那年看灯,是我和小胖骑着三轮车载祖母去的。那次祖母尽管一直在车上坐着看,但她那满脸的兴奋和那眼角溢出的泪花让我久久难忘。那个新年,也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年。愿花灯永远照亮我们的记忆、照亮我们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