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15日 星期

往事如烟


■刘宏伟

老家的小院里,不知何年何月开始生长藿香,最多时候长了几十株,且年年发芽,恣意生长。所以,老院总弥散着一种特有的植物芬芳,记忆的闸门也总在这阵阵香气里打开……

爷爷是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的看病先生,开过一家药铺。但爷爷的名气不仅是靠治疗伤寒病效果好而来,还有他的善行善举和仗义疏财——遇到穷困之人,少收钱或不收钱是常有的事。

爷爷老来得子,对父亲虽然宠爱有加,但在教育上很是严格。父亲5岁时就背《药性赋》《汤头歌》,开始了学医启蒙。

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14岁,叔叔8岁,奶奶双目失明。尚未成年的父亲和叔叔突然没有了爷爷这棵大树的庇护,顿觉无依无靠。但父亲没有被苦难压倒,凭着家传的医学知识,挑着担子到集市上卖中药以维持生计。为了进到既便宜又质量好的中药,父亲常常要步行两三天走到禹州,仅凭肩膀挑,一趟下来买回来的中药也有限。在过去的洪陈店集上,一河之隔的张湾村的姥爷就是相中了父亲的聪明与能干,没有嫌弃他穷,把姑娘许给父亲,父亲才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母亲没有上过学,但善良能干,家中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她来撑着。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凭借念过几年私塾和拥有一技之长而参加了工作,先后创建了好几家门市部,经销中西药,且都经营得非常好。母亲在家供养我们兄妹6人,拼命地挣工分,再苦再累从无怨言,好让父亲在外安心工作。退休后,父亲回到老家开了中医诊所,充分发挥他的一技之长。

炎炎夏日,我回到老家,母亲做的捞面条是我的最爱。她常常摘下最嫩的藿香叶,配上自家种的大蒜放在一起捣成汁儿,既是捞面条的绝配又护肠胃。我总认为,没有这料汁儿,捞面条就缺少了灵魂。秋天,母亲将成熟的藿香从根部割下,切成小段、晒干,就成为一味中药。如今,很多人还把藿香当成了一种观赏植物。每每闻到藿香味儿,我都会想起老家的院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兄弟姐妹一个个长大成家,走出了飘散着药香的家。如今,依然生活在老家的父亲少言寡语、行动缓慢,但他那踏实肯干、自立自强、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