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代雅萍。召陵区人民法院提供
■本报记者 张丽霞
近日,记者走进召陵区人民法院,采访前不久被评为全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的民事庭员额法官代雅萍。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卷宗,她和同事正在梳理案件信息,为下午的庭审做准备。谈起日常工作,代雅萍说:“基层法院与群众离得更近。每一名当事人来法院打官司都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来寻求矛盾纠纷的化解方法。我们尽心尽力,用群众能接受的方法、能听懂的话语帮助他们化解矛盾,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代雅萍态度真诚,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司法的温情。“让法律不冰冷,让人心更温暖,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尊重法院和法官。”代雅萍说。
近年来,代雅萍办理过不少婚姻家庭类案件,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不断创新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方式,进一步提高调解工作水平。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代雅萍了解到双方已结婚多年,男方曾对女方不忠,女方始终不愿离婚。经过仔细梳理案件信息,代雅萍从夫妻感情、工作、生活等方面,多次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女方表示愿意离婚,男方在财产方面作出让步。
开庭时,女方提交的答辩状有26页之多。代雅萍耐心听完女方的答辩后,对双方共同财产进行估价、分割,庭审过程持续了4.5个小时。在双方对财产分割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代雅萍作出离婚判决。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办理好婚姻案件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对案件不应该‘一判了之’,应从源头化解矛盾。案结事了、双方满意是每名法官的愿望。”多年的基层法院工作,让代雅萍对婚姻家庭类案件审判有很深的感触。在婚姻家庭类案件中,她既是裁判员又是情感疏导师,将调解工作贯穿每起案件的全过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代雅萍认为,法官必须走到群众中去,只有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理解诉求背后的原因,理解他们的难处。在严格执法的背后,保留司法温情是代雅萍的执法理念。
2021年,代雅萍共办理各类民事案件312件,办理案件数量在该院位居前列,结案率、庭审直播率、文书上网率均达标。在她办理的民事案件中,有较多的疑难复杂案件,她都耐心查明事实,吃透案情,了解纠纷性质、起因和经过,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多年来,代雅萍始终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分析每起案件反映出的法律问题,找准当事人矛盾纠纷的症结,正确适用法律以确保裁决结果合法、合理、适当。在审理各类案件过程中,代雅萍以“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做到妥善化解矛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016年,代雅萍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20年,她被漯河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暨和睦家庭创建协调组办公室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工作者,被召陵区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办案标兵等。
由于工作繁忙,代雅萍偶尔会把儿子带到办公室。同事经常看到母子俩一人写裁判文书、一人埋头写作业,直至夜幕降临。一次,代雅萍看到儿子在作文中写道:我敬爱的妈妈办案得了第六名。她是我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深深地影响了儿子。这是令她欣慰的事。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工作之余,代雅萍经常到社区、进乡村,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取得较好的普法效果。
审判席上书写公平正义,暖心调解诠释为民初心。“今年是我为群众服务的第十一个年头。我将通过更有温度的工作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代雅萍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