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6月6日 星期

人物简介


马金凤,1922年11月生于山东省曹县。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金凤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20世纪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两花一挂”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以及《杨八姐游春》等。

可亲可敬的“马娘”

■余 飞

5月29日上午,百岁高龄的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驾鹤西去。惊闻噩耗,我不禁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我自幼就在舞台、电影、电视中看到过马金凤大师。但与之面对面交流,只有十余年前的一次。然而那次与大师晤面,足以让我铭记终生。

2007年,我有幸参加了省六届文代会,食宿均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与会期间,我遇到了慕名已久的马金凤大师。

文代会提供的是自助餐。那天,我取了饭菜,挑了一个无人的桌子坐。其间身边有人落座,抬头一看竟是马金凤大师和她的助手。那时大师虽已过耄耋之年,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趁大师的助手去取饭菜,我便与大师搭话闲聊。

在漯河,我们这一茬梨园晚辈皆呼前辈安金凤老师为“安娘”, 照此惯例,我亦称比“安娘”年长的马金凤大师为“马娘”。大师非常喜欢这样的称呼,一口一个“孩儿”叫我。我们聊到抗战末期大师在界首参与的“十三台对戏”,聊到她和台湾豫剧大师张岫云在对戏时的结缘。我倾吐了作为晚辈对她的仰慕之情,她了解我的创作情况后,也欣喜地表达自己的期望。

我们正说话的时候,大师的助手取来了几样清淡的菜肴,并像哄孩子般为大师布菜,说这个菜能吃但要少吃,那个菜可以多吃几口等。大师很听助手的话,助手让吃就吃一点儿,让少吃就基本不动筷子。后来得知,这名助手在大师身边工作多年,对大师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自然知道饮食方面如何选大师所需。

大会结束与领导合影时,我又和大师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会议结束的当天上午,按惯例全体与会代表照合影。楼下广场上,前排摆了一排椅子,让省领导和各专业的主管领导落座。看椅子上贴着的名字,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赫然在列。

我的位置在第二排中间。等待的时间很短,前排的座位上已有几位领导落座。此时,忽然看到身着粉红上衣的马金凤大师一溜儿小跑入场,并被工作人员引至前排座位上。与此同时,满头白发的高洁先生由人搀扶着也到了。两位老艺术家竟如孩子般相互呼唤着走向对方,拥抱在一起。

当时我就在她们身后,见两位大师相拥,急呼持相机者抓拍这难得的瞬间。我还听见高洁先生对马金凤大师感慨道:“您比我大好几岁哩,和俺姐一般大,可您的身体真好哇……”

合影后,因同桌吃过饭,我和马金凤大师也算熟悉了,就过去打了个招呼。朋友乘我和大师说话时按下了快门。

我说:“马娘,这照片我出剧作选时要用,娘得给我装装门面!”大师说:“孩儿呀,需要娘弄啥就说话……”

我的剧作选还没出来,那可亲可敬的“马娘”却已走了……

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