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今年33岁的赵宁自幼喜欢泥塑技艺。2012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他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临颍创办工作室,致力于美术和泥塑技艺的教学推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塑匠人。
赵宁是临颍县王孟镇化庄村人。他自幼跟随爷爷奶奶长大。奶奶喜爱绘画,闲暇时除了画画,也会用泥土捏塑生动的小动物。爷爷曾在村里的砖窑场工作,平时也喜欢捏塑生动的人物、动物形象,并随红砖一同烧制出来,给他玩耍。受爷爷奶奶影响,赵宁从小就喜爱绘画和捏塑。
17岁那年,赵宁跟随工笔人物画家刘松珊老师学习绘画。2007年,他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大学期间,赵宁选修了泥塑和陶艺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2012年大学毕业后,赵宁回到临颍创办了一家美工类工作室。除了美术教学,他还致力于泥塑技艺的推广,业余时间在多个幼儿园开展泥塑、陶艺课程教学。“每周一、周二我都在幼儿园上课,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动手创作东西的过程。希望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热爱传统技艺的种子。”赵宁说。
在赵宁的工作室,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琳琅满目。揉、捏、搓、刮、刻……泥土通过他的双手上下翻飞,逼真的人物、场景渐渐形成,人物造型各具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18年,赵宁跟随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常天平学习泥塑人物创作,创作出了《安塞腰鼓》《福禄娃娃》等优秀作品。近年来,他又在学习借鉴景德镇传统瑞兽貔貅摆件的基础上创作出了狻猊、许愿神龙等瑞兽形象,配上夸张呆萌的表情,生动可爱。今年3月,临颍发生疫情后,赵宁作为志愿者参与消杀,被广大抗疫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创作出泥塑作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幅作品近期作为全市第五届传统手工技艺优秀作品参与了线上展出,深受群众喜欢。
“泥塑是在我国流传了千年的传统技艺。我很享受捏泥人的快乐,也希望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人。我会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赵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