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6月13日 星期

守护文化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王学明

线上线下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全方位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开设“非遗购物节”,举办文物科技创新论坛……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营造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自然遗产是记录独特自然美、展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标识。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要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就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固本培元,让中华文明浸润心灵。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民族必须有根植于民族历史沃土的先进文化。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当前,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汲取中华文化精髓,呼唤传统文化回归,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守正创新,让中华文明焕发活力。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从《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到《洛神水赋》《只此青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好声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好当代中华文明的新成就、新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的传播力、拓展力、影响力,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呵护传统文化的薪火,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