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6月30日 星期

人性最美的地方
——读余华《文城》

■李 玲

初读《文城》时,我只觉得是最会讲故事的余华讲了一个老套的故事:林祥福、阿强和小美之间的爱情纠葛。随着情节的展开,我才觉得这不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作者用朴素的语言,采用倒叙中穿插补叙的手法,从北方写到南方,从清朝末年写到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一群小人物的命运随之起伏跌宕。书中每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都不能被自己掌握,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作者仅仅写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代表,其实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小人物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隐藏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人性才是余华想要表达的。

主人公林祥福对母亲孝顺,对管家非常信任,对爱情忠贞不渝,对每一个帮助他的人都是感恩的,几乎是一个完人。面对妻子小美两次离家出走并且偷去了林家几辈人的积蓄,林祥福没有过问,更没有逼迫追回。他相信自己爱小美、小美也是爱他的,她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女人。因此就有了林祥福怀抱满月的女儿踏上文城的艰难旅程。后来,他发现溪镇里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习俗都和小美有太多的吻合,就在溪镇住了下来,等着小美回来。

其实那座文城根本不存在,林祥福直到死也没有找到文城。文城在他的心里只是美好的乌托邦罢了。林祥福在溪镇是见过小美的——第一次到溪镇在胡同口,转眼就不见了,因为小美没脸见林祥福。小美还托人把婴儿衣服送给林祥福,以减少内心的愧疚。林祥福第二次到达溪镇的那天,小美和阿强一起愧疚地冻死于那场暴风雪。人世间得不到的爱情才是最好的爱情。小美一直在林祥福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文城永远是林祥福美好的向往。

林祥福的好友陈永良、善良的顾益民会长都知道小美和林祥福的故事。只是他们不愿打破林祥福心中祈愿的美好,刻意隐瞒罢了。要不然,在《文城·补》当中,顾益民知道小美和阿强靠织补最多能图个温饱,阿强父亲也是商会理事会的理事。小美死后,人们给她净身时发现了很多银票,顾益民遣人将其送回了小美娘家,没有声张。善良的溪镇人也许都知道小美的故事,他们让林祥福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当中。人活着都要有精神支柱,精神支柱一旦坍塌,肉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就这样,林祥福抱着女儿走遍了溪镇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女儿吃的是百家奶。出于感恩,他给女儿起名叫林百家。他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银票,盖楼成立木器社,雇陈永良当了帮手,使帮助过他的陈永良夫妇和两个孩子不再风餐露宿。后来,他又赠送陈永良百亩良田。在陈永良和顾益民等人的帮助下,林祥福相信溪镇就是小美口中那座美丽的文城,终有一天小美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正是在这种意念驱使之下,林祥福在溪镇的17年才活得体面而有尊严、快乐而有意义,才把林百家抚养成人。这个时候,林祥福应该已经知道文城是不存在的,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人性是永恒的主题。作者刻画了溪镇一群善良的小人物团体。在溪镇,不论财富还是学识,顾益民都是佼佼者。他对待每一个下人都是温和的:收留漂泊的异乡人陈永良一家四口,善待怀抱孩子的林祥福,安葬客死异乡的人……后来他被土匪绑架,林祥福、陈永良等舍命相救就不难理解了。面对兵匪之患,他知道躲过了今天还有明天,每一次都带领大家从容面对。作为商会会长,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再明白不过。他深明大义,舍掉六万块大洋、组织民团抗击土匪,换得一时安宁。这种担当和大义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在世道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和林祥福送孩子们一起接受新式教育,为国家储备人才,其远见卓识难能可贵。只是他那几个儿子太不争气——老大因为贪心,落得个被贩卖澳洲为奴的下场,生死未卜。

陈永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陈耀武、陈耀文都是善良的代表。虽然在乱世里苟且偷生,但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善良的光辉,让人在前行的暗夜里看到点点希望。

余华说:“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其实,书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文城——林祥福的文城是找到小美,一家三口团团圆圆;陈永良的文城是一家四口能够丰衣足食、平平安安;小美和阿强的文城是儿孙绕膝,再无衣食之忧;顾益民的文城是溪镇商贾往来,家人安享荣华……总之,只要希望不破灭,哪怕一息尚存,每个人都会为之不懈奋斗。

林祥福一心寻找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为了一个承诺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异乡。往后的日子,他感受过温暖赤诚,也见识过冰冷无情。虽然最终徒劳无获,但许多人的牵挂和眼泪都留在了他身上。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