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8月9日 星期

我的父亲母亲


■王艳敏

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妹三个,我是老大。父亲是煤矿上的电工。为了多挣钱,父亲总申请去井下工作,因为越是危险的岗位工资拿得就越高。他用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了全家五口人。母亲是一个特别勤劳的家庭主妇,很会过日子。除了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外,她总在闲暇时去找活儿干,补贴家用。

我们姊妹几个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生活虽不富裕却充实而快乐。

父亲爱孩子,每一个他都喜欢。他下班回来还没坐到凳子上,弟弟就跑过去要抱抱,妹妹看到了也要抱抱。我已经长大了,过了撒娇的年纪,就乖巧地依偎在他的身旁。父亲这时把弟弟抱在怀里,伸出两条腿,我和妹妹心领神会,一人坐在一条腿上荡秋千。就这样逗着、闹着、笑着……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母亲忙着手里的活计,脸朝向我们这边,总是笑着说父亲是“孩子王”。

我们生活在郊区,土地不多,家里只有一块儿庄稼地和一块儿菜园地,秋种夏收、夏种秋收,一年两季农作物。因为地块儿小,收割机进不来,两季全靠父亲母亲的双手收和种。

记忆中,母亲很能隐忍,具有中国传统妇女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多忙多累,她从来不抱怨,也从来没有强调过劳动的辛苦。后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能坦然面对,这应该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母亲为人极为和善,和左邻右舍的关系十分融洽。她心地善良,遇事先为别人着想,总是夸身边的亲戚、邻居好。母亲没有文化,但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敬咱一尺,咱敬人一丈。做人要懂感恩”。我家平房盖好后,父母买了一副对联挂在堂屋,其中一句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农村,邻里之间闹矛盾是常有之事,我们家却没有和邻居拌过一次嘴、吵过一次架。

母亲得病之后,全村人都来看望她,陪着她聊天。一年半后,2014年,66岁的母亲还是走了,走得很安详。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梦里,我总会见到母亲。好在,我们还有勤劳可亲的父亲。这不,周末,父亲打电话让我们早点儿回家,说是他种的玉米可以煮着吃了……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