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9日 星期

栀子花开


■特约撰稿人 安小悠

夜读南朝萧纲的《咏栀子花》:“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此时花瓶里恰好插着我白日采来的几枝栀子花,仿佛刚从诗里走出,带着袅袅的香气,移步到我面前,不心动都不行。我看着瓶中的栀子花,花也看着我,我们什么也没说,也把一切都说尽了。与一朵花对视久了,也就变成了其中一朵。

栀子因长得像酒杯,故名。巵,酒器也,传说这种酒器盛多会倾倒,酒少方能稳立,故古人用巵自谦,诫己莫要自满。古人真是既智慧又儒雅。栀子又名木丹、越桃、玉荷等,单位大院种了两株,一入五月,花就疯了般开,霜裹叶、雪封枝,千朵万朵压枝低,有绿竹琼枝之境。小小花苞被绿蒂包裹,宛若支支毛笔倒竖,以天为纸,以露为墨,借了清风的吹拂意欲书写盛夏的赞诗。当花瓣撑开蒂膜,微露浅白,恰似青玉钗、插绿云,甚是精巧。花儿全开放时,白瓣黄蕊,银盘贮金簪,如少女严防的心事全部袒露,天地之间尽是芳醇,掬一把都能酿二两青春的酒。

栀子分水栀子、山栀子。庭院栽种的多为水栀子,植株矮小,重瓣;山栀子有野性,高粗单瓣,实可药用。栀子开白花。鲁迅曾提到过一种红栀:“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这是梦中之花。腥风血雨的年代,即使纯白栀子也染成了触目惊心的红。假想红栀满枝,其境当如木棉、如榴花,是英勇的火炬、星星的焰苗,给人以另一番意象。

古诗词中栀表同心,栀子即执子,开成诗经最美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不如山栀子,却能结同心”“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等,都是让人怦然心动的爱情模样。栀子花亦可赠友。南北朝才女刘令娴采栀子花赠谢道韫,“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表达浓浓的闺密之情。刘禹锡作“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借栀子花同心表达与令狐楚的相知相交之情,且以花喻友,赞其高风亮节。韩翃送别王少府归杭时,写下“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的诗句——这句真是好,让人想起陆凯。他折梅寄友,赠千里之遥的范晔一枝春。而韩翃以栀代梅赠王少府,惟愿彼此安好!

古人常把栀子花绣在衣服、手帕、纨扇和屏风上,“结带悬栀子,绣领刺鸳鸯”,取鹣鲽的恩爱寓意。古人还把它做成发钗佩戴。韩偓诗云“整钗栀子重,泛酒菊花香”,写懒起的仕女昨夜喝多了酒,今晨睁开惺忪睡眼,发髻乱了,栀子钗斜斜欲坠,宛若缓步从诗中走到眼前。

历代文人骚客有的爱栀子的花,有的爱它的果,杜甫则是花果皆爱,“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寄情栀子,舍其便无他物可移情。栀子花开六瓣,可与雪花媲美。杨万里诗云:“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把栀子花比作雪花模样,芳香清冽。采一枝插瓶,陋室生香,暑中生凉。雪梅较量,曾输一段香,不记教训,与栀子较量也输于此。不知这天外飞花落凡尘,连输两次,是否会生虎落平阳之感?

南方食花者众,北方则寡。栀子花可凉拌、炒食,还可制汤、入茶。《遵生八笺》记载一种油炸之法,“采栀子花洗净,水漂去腥,用面入糖盐作糊花,拖油煠食”。据说外酥内软,滋味香甜。宋人林洪在朋友家吃过,赞其“清芳可爱”。其果除药用外,还作染料。《汉官仪》记载:“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染帝王的衣服,可见栀子地位之高。据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染织品就用栀子染就,千年不褪色,不知是不是辛追夫人身着的素纱蝉衣。

栀子花清香持久,朱自清赞其“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汪曾祺说栀子花的香味简直让人受不了——不是贬,因他要的正是这样的香,痛痛快快的香、谁也管不着的香。我在南方上大学时,夏日傍晚,常有骑着自行车卖花的老人把栀子一朵朵串起来挂在车把上,道路颠颠簸簸,花香起起伏伏,为盛夏注入不一样的情味,至今难忘。

一抹栀子香,一缕乡愁浓。若我有一方小院,定种栀子。白日里,就让它尽情开放,熏香整个院落;到了夜晚,坐在院中,纵无丝竹相伴,但有月下栀子在侧,亦感清凉可醉。披一身月光,沏一壶花茶慢慢喝,喝到天荒地老,喝到海枯石烂……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