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8月16日 星期

我们村这十年


舞阳农民画 赶集去 轶名 作

(请作者与本版编辑联系)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有许多故事值得书写。

即日起,《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推出《非凡十年看变化 喜迎党的二十大》专栏。欢迎您着眼身边的感人小事,用心用情书写家乡新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稿件以散文、随笔为主,文字平实、语言简洁,字数在2000字以内。

投稿邮箱:siying3366@163.com。

来稿请注明《非凡十年看变化 喜迎党的二十大》征文,并在文后附上真实姓名、通联方式等。

■特约撰稿人 周桂梅

我的家乡是舞阳县保和乡上澧河店村。村庄紧靠330省道,交通十分便利。以前,这里设有集市和庚会,因地理位置好,来这里赶会、看戏、凑热闹的人填满了整条街。

十年前的集市都是地摊生意。集市上尘土飞扬、垃圾遍地。十年后,大大小小的超市代替了热闹的集市。每月的三次庚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

十年前的街道非常狭窄且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污水遍地;夜晚黑灯瞎火,很少有人出门。十年后的街道安装上了路灯,灰色的水泥路宽敞整洁,每条巷子都摆放有垃圾桶,主街道两旁的景观树四季常青。

十年前,我们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没有像样的办公桌椅,更没有电脑之类的先进办公设备。十年后,一座挂有“上澧村党群服务中心”牌子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办公设备配备齐全,电脑、打印机、彩色电视、图书室、档案室应有尽有。办公楼前扩建了村文化广场,设立了一个乡音大舞台,健身器材安放在广场四周,供村民闲暇时娱乐、健身。到了周末特别是周末的晚上,文化广场上就会响起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十年前,我家居住的房屋还是老瓦房,屋内的家具是旧的,没有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十年后,我们把老瓦房翻新成新式平房,时尚、大气又美观,屋内的摆设也是焕然一新——大屏幕彩色电视、沙发、冰箱、空调、大衣柜、席梦思床等一应俱全,四季服装更是跟着潮流走。

十年前,如果村里人想去县城购物,就得早早地站在公路旁等公交车或者是长途客车。特别是到了上午九点后,坐公交车的人总是爆满,挤不上去就只能等下一趟或是只能站在拥挤的车身里颠簸,那滋味真是难受极了。现在,我家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我和丈夫出入县城非常方便。十年前,逛县城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挑便宜的买;十年后,我再去逛超市和商场已经不再是什么便宜就买什么,而是什么好就买什么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年间,我家还添置了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和拖拉机。两轮电动车为的是买菜方便,三轮车方便去农田干活儿用,拖拉机供耕地收庄稼用,大院里摆满了各种车辆。

十年前,我们完全依靠土地为生,把自己紧紧拴在土地上,舍不得把土地流转出去。现在,大部人农户都把土地转让出去,男人们外出打工,女人们去超市或去家门口的就业基地打工。

十年前,智能手机是奢侈品;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老年人的开心“玩具”,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儿孙视频聊天。公公爱听戏曲,我在手机上为他下载了软件,只要打开,各种戏曲听个够。我的公婆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年他们二老过寿辰,我们全家几十口人相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女儿也非常孝顺,每隔一周都要开车回来看望我们,水果点心从未间断过。比起过去的生活,我真觉得现在像是掉进了蜜罐里,甜滋滋的。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