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翠花
2022年新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首次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为文化自信,同时也明确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之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中国璀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古诗词主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利用现有资源
打破年级界限
现行的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所选的古诗词也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经典,为教师开展主题式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教师可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进行主题教学。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元日》这三首古诗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三首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介绍的同样是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我们可以以“悠悠传统韵、浓浓节日情”为主题,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去组织教学:这些诗介绍了哪些节日的习俗?时至今日,哪些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信息的辨识与提取能力,还可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再比如,一年级下册的《池上》、二年级上册的《小儿垂钓》、二年级下册的《村居》、三年级上册的《夜书所见》、四年级下册的《清平乐·村居》以及五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都描写的是古代儿童的生活,教师以“古诗中的童趣”为主题进行教学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比较古今游戏的不同,由知识阅读上升到思维训练。
整合教材内容
优化教学活动
如果只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教学,就达不到新课标颁布的关于学生背诵、积累优秀古诗文的要求。新课标对1~6年级学生需要背诵的优秀诗文数量进行了具体规定,即不少于160篇;同时还列出了75首推荐背诵的古诗词。这就需要教师去积极筛选、研究、组合教材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整合同一诗人的作品。将同一诗人的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个诗人的创作风格,也能纵向了解诗人的经历和情感变化等。比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我们以“陆游的爱国情怀”为主题,按照陆游写作的时间顺序选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进行组合教学:这三首古诗都是陆游忧国忧民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李白的诗几乎遍布小学各年级的教材,我们以“探访诗仙李白”为主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去体会他的浪漫主义诗风。杜甫的古诗词也不少,我们可以进行“走近诗圣杜甫”的主题式教学,带领学生感受他多样的写作风格。
整合同主题的作品。二年级的《咏柳》《村居》描写的时间都是早春二月,我们可以把这两首诗与新课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江南春》等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欣赏美好的春光。描写夏、秋、冬的古诗,教师同样可以整合起来进行主题式教学。《宿建德江》《夜泊牛渚怀古》《枫桥夜泊》《泊秦淮》《泊船瓜洲》等诗都与“舟”有关,都是作者在游历过程中写下的带着愁绪的诗,也可以整合起来教学。
整合同题材的作品。古诗的题材分为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哲理诗、山水田园诗等,我们可以根据题材进行主题教学,探寻不同题材的写作特点。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二首》这四首诗在主题上都属于送别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登鹳雀楼》《雪梅》《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这几首古诗都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整合相同表现手法的作品。《墨梅》《雪梅》《马诗》《竹石》都是托物言志的古诗,《敕勒歌》《绝句一》《绝句二》《鸟鸣涧》《鹿柴》的特点是动静搭配,《一去二三里》《咏雪》《题秋江独钓图》里都含有数字,《望洞庭》《古朗月行》《山行》都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去描述事物,《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去突出事物的特点。将内容和形式等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在帮助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水平。找出共性的东西不难,但教师不能止步于此,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比较、鉴别与赏析,找到其中的差异。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几首送别诗,虽然同为送别诗,但是送别方式和情感略有不同:《送元二使安西》是以酒相送,表达祝福之情;《赠汪伦》是以歌相送,表达感激之情;《别董大》是以话相送,表达安慰之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同样是小舟,不同的诗人因境遇不同则有着不同的忧愁:《宿建德江》中,孟浩然愁的不仅是思乡的孤独,还有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愁的是遇不到知音、无人赏识;另外三首诗《枫桥夜泊》《泊秦淮》《泊船瓜洲》则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愁。
主题式古诗词教学就是教师以一定的标准把一组古诗整合在一起,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源汇区受降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