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6日 星期

温暖一座城市


■特约撰稿人 王 剑

“伸出我的手,紧握住你的手,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笑容,给你一片有爱的天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就在这一刻绽放……”每每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这座城市的志愿者。我觉得,一顶“小红帽”就是一簇红色的光焰,让一座城市充满了温暖。

十年,公益成为一种自觉

皮肤黝黑,戴一副眼镜,一说话就能让人感觉到强大的气场。

她就是W。初夏的一个傍晚,我们碰巧在一个茶社里遇见。她的眼神很清澈,就像桌子上的那杯清茶。

W原是一名工人。因为喜欢播音主持,就通过考试成了电台主持人。她主持的节目是一档互动性很强的谈话节目,听众多是农村打工一族。工作中,她经常收到一些听众的求助信息。

十年前,在她的倡导下,一个志愿者组织诞生了,成员5人。十年来,他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公益组织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知名的公益团队,在全市助学、助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

说到今后的打算,W笑了笑说:“我今年54岁了,但我觉得还不算老,会坚持做下去!”W说这话时表情很坚毅。她的后方是一面洁白的墙壁,壁灯柔和的光洒下来,她的全身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是啊,W是一个有光的人,她所做的公益事业也是有光的事业。公益于她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十年,义务摆渡不停歇

看到S夫妇摆渡的画面,是在一个清晨。

十年前,他们接过了渡口的摆渡重任,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十年来,两位老人风里来雨里去,夏天要防汛,冬天要挨冻,而摆渡一天也没有耽搁。S说:“接过摆渡的担子后,基本上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说完,他伸开双手。我看到,他的手掌上全是老茧。

问及摆渡的收入,两位老人朴实地笑了:“附近的村民坐船一律不收钱。远村的人和外地人坐船每人一元,忘带钱的也让坐。”这样,夫妻俩摆渡每月的全部收入加起来也不到1000元。这些钱,主要用于船只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河岸边有一个候船亭,不远处还有间小房子,里面容得下一张小床,那是S夫妇临时休息的地方。候船亭内留有电话号码。谁家结婚办喜事、哪家的孩子需要看病,S夫妇总是随叫随到。

我心有所动,信手写下几句诗:“天一亮/渡口就醒了/太阳从柳梢上探出头来/如一尾红鲤。云朵停在天边/河两岸盛开的村庄/静如水墨/一条铁皮船,开始/在风中穿梭/河水轻轻扣着船舷/白发的艄公说着古老的乡音/入夜,河流醒着/艄公内心的灯盏,也亮着/月光如水,抚摸着/渡口无边的苍茫……”

也许,两位老人的生活并不像诗中写的那样浪漫。毕竟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有145岁,岁月早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是,他们在古稀之年发出了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渡船上写下了大爱。

十年,让音乐的烛光照亮乡村

Z是一名音乐教师。十年前,当偶然得知农村的孩子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接受艺术教育时,他决定去那里看一看。

他先是来到一所学校。当时,这所乡镇中学虽有一些乐器,但大多处于闲置状态。Z心酸地说:“当发现这里的孩子连最简单的音阶都无法完整地唱出来时,我马上决定要做他们的启蒙老师,为他们打开一扇门,带他们看看艺术世界的美景。”

十年来,每逢周三,Z都会到那里教学生们音乐,从基本乐理到演奏乐器。后来,当得知另一所小学也没有音乐教师后,Z带着满腔热情又出发了。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这所小学的军乐队在全市的少儿艺术节上获得了金奖。

“志愿服务虽苦犹甜。农村的音乐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但我希望能继续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对于未来,Z始终信心满满。

闲谈的间隙,Z为我哼起一首歌:“怀着希望在奉献中成长,我们用行动诠释着善良。人性的光芒爱的接力棒,薪火相传是古道热肠。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依然相信曙光就在前方。路虽然漫长却不可阻挡,千锤百炼我们更坚强……”

他的歌声明快悠扬。在歌声铺就的旋律里,我仿佛看见无数的烛光燃起来,照亮了儿童清澈的心空,也照亮一座城市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