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在古代,人们认为农作物丰收是神灵的功劳,因此要在取得收获之后对诸神进行祭祀,其中社神是最重要的祭祀对象之一。《孝经·援神契》中记载:“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而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社神在周代是一个非常尊贵和重要的神祇,从天子到庶人都要祭祀社神。周人祭社的目的有祈求好收成、祈雨求晴、祈求消灾,甚至还有求子、祈求战争胜利等。
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社日,春秋各有一个,即春社和秋社,分别在立春后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体在春分或秋分前后。春社与秋社祀神的功能有所不同。如果说春社是向社神祈丰年的话,那么秋社就是向社神报丰年。以庆祝丰收为主题的秋社,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丰收节。
到了秦汉时期,社祭的目的已经从为民祈谷扩展到更为广泛的福祉祈求。社日成为一个热闹、欢快的节日,不同家庭的男男女女聚在一起,奏乐歌舞、宴饮活动也成为社日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社日这一天,人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敲着鼓,抬着猪、鹅等祭神用品来到神祠。在举行完隆重的祭神仪式后,大家可以获得社酒、社肉,然后在庙前烧烤猪肉等,和着社酒一起饮用。
赛神也是社日的一项重要活动,唐代张籍的《江村行》中说:“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赛神,就是百姓以歌舞、鼓乐、演戏的方式酬谢社神,庆祝丰收。陆游在《赛神曲》中说:“嘉禾九穗持上府,庙前女巫递歌舞。呜呜歌讴坎坎鼓,香烟成云神降语。”获得秋季丰收的农民手持收获的稻穗来到庙宇酬报社神、击鼓讴歌,女巫翩翩起舞,庆祝一年辛苦劳动之后的大丰收。
本报综合